第(3/3)页 自从抗战爆发,这里就彻底成了日军主要的军用物资集散地之一,粮食、弹药、武器装备,几乎每天都有船往这里运。 为了守住这块“宝地”,日军把码头修成了个军事据点:沿着码头边缘修了厚厚的水泥围墙,围墙顶端还拉着带刺的铁丝网。 围墙内外藏着不少坚固的地堡和暗堡,枪口都对着进出的必经之路。 码头中央还盖了一栋钢筋水泥大楼,楼顶架着探照灯,不停地扫来扫去。 关键路口更是堆着沙袋掩体,架着轻重机枪,明哨暗哨层层叠叠,形成了一套密不透风的防御体系。 入口处是两扇坚固的铁栅门,门后常年守着两个端着机枪的哨兵。 可别小看这两扇铁栅门,早在八一三淞沪抗战时,它就成了中国军队的“拦路虎”。 当年中国军队奉命攻击汇山码头,就是为了阻止日军增援部队从虹口登陆,切断他们的补给线。 1937年8月17日那天,第36师216团的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冲了过来,最终愣是没能摧毁这扇门,原定的攻击计划也因此功亏一篑。 李海波趴在巷口的垃圾堆后面,借着夜色和远处码头的灯光,仔细观察着里面的动静。 他越看越心惊,心里暗暗咋舌:这防御比上次夜袭真如火车站仓库时严多了!不愧是日军重点看守的军用物资专用码头。 他不敢再多耽搁,悄悄启动了“顺风耳”异能——瞬间,感知便如细密的蛛网般朝着汇山码头铺展开来,不止是声音,连物体的轮廓、人员的位置都随着声波反馈,在他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清晰的3D画面,每一处动静都无所遁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