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往前走不远,就是秦淮河畔,八月的河水已经转凉,晨雾里的画舫泊在岸边,船篷上落着一层薄霜,几个洗衣的妇人裹着厚头巾在石阶上捣衣,清脆的捶打声混着河水声,倒有几分战前的闲适。 等太阳升得高些,他来到了光华门,斑驳的城墙立在那里,砖缝里长着枯黄的野草,城楼上的弹痕在阳光下格外清晰,有的地方还能看见烧焦的木痕,那是几年前鬼子攻城时留下的印记。 他伸手摸了摸冰凉的墙砖,指尖划过一道深沟,指腹能触到粗糙的砖茬,心脏不自觉地揪了一下。 随即他又恢复了悠闲的模样,转身往附近的小馆子走去。 中午在“李记鸭血粉丝”馆子里,他点了一碗粉丝汤,又加了个鸭油烧饼。 滚烫的粉丝汤端上来,鸭血嫩、鸭肝香,撒上一把切碎的香菜,热气裹着香味扑在脸上,驱散了不少寒气。 他捧着碗慢慢喝,邻桌的两个老头正凑在一起聊天,一个说“城西的粮铺又被鬼子征了三车粮,老板哭着去伪政府闹,反被打了一顿”,另一个接话“我家隔壁的小子,上个月偷偷去投了新四军,听说现在在苏北打仗呢”。 李海波没插话,只静静听着。 下午又绕到光华门附近的老巷里,巷子里的裁缝铺、杂货铺都开了门,裁缝铺的伙计正把做好的棉袄挂在门口晾晒,杂货铺的老板则搬着煤炉出来生火,烟筒里冒出的白烟裹着寒气往上飘。 碰到穿黄皮的鬼子或汉奸巡逻,他也不躲,反倒大大方方地迎上去。 等对方盘问时,李海波慢悠悠掏出76号证件,鬼子翻了翻证件,又打量李海波穿着体面的衣着,神态放松,便挥挥手放他过去。 就这样晃到傍晚,他兜里多了包刚买的雨花石,手里拎着两袋金陵特产的盐水鸭,油纸袋上印着“李记”的红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