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海波没敢再往前,毕竟第三道防线的鬼子和狼狗可不是吃素的,硬闯只会自投罗网。 他悄悄往后退了几十米,绕着铁丝网边缘,往机场东侧的一片杨树林摸去,这片树林不算茂密,但树木枝干粗壮,枝叶间的缝隙刚好能遮住身形,而且地势比机场稍高,站在树后往下看,机场内部的景象能看得一清二楚。 他选了棵最粗的杨树蹲下身,从随身空间里摸出一副望远镜,镜头对准机场,目光一点点扫过:机场处内侧果然还有一道铁丝网,比外面三道更密,入口处架着两挺重机枪,黑洞洞的枪口对着开阔区,旁边立着两座木制岗楼,岗楼顶端的探照灯虽然没开,但金属外壳在阳光下闪着冷光,显然一到晚上就会启用。 再看铁丝网外的开阔区,地势平整,连棵树都没有,看样子是之前为了扫清视野,特意把树砍了,有些地方还留着火烧过的痕迹。 镜头移到跑道上,一排九七式战斗机和九五式轰炸机整齐地停着,机翼上的太阳旗却鲜艳得刺眼。 再往远处看,是几座连门都没有的简易机库,木板和帆布搭的顶子有些地方已经破了,露出里面空荡荡的地面,只有最边上的一个机库里,隐约能看到半个飞机尾翼。 更远处的办公区和营房是砖瓦房,人员进出频繁,看样子大部分鬼子都在里面。 油料库和弹药库则单独圈在一个区域,门口守卫,不时有巡逻队经过。 李海波就这样举着望远镜,一蹲就是一下午。 直到日头渐渐偏西,把岗楼的影子拉得老长,他才慢慢放下望远镜,揉了揉发酸的胳膊,悄悄从树林后侧撤离。 往回走的路上,他心里却渐渐泛起嘀咕:怎么机场的飞机这么少。 他清楚记得,虽然日军的中国派遣军和第三飞行集团还要过几天才正式成立,但陆军航空队的第三飞行团,这两年可一直常驻在大校场机场,算是鬼子在华中地区的“空中主力”。 这支部队由菅原道大少将指挥,下辖着四个作战单位:独立飞行第17中队、飞行第44战队、飞行第59战队,还有飞行第75战队,满编时支援作战飞机足有一百多架,论规模在华中地区的日军航空部队里数一数二。 这支部队的分工还很明确:独立飞行第17中队和飞行第44战队是“眼睛”,主要负责侦察,装备的是各种型号的侦查机。 飞行第59战队是“尖刀”,清一色的九七式战斗机,专门负责空战拦截。 飞行第75战队则是“拳头”,装备的九五式轰炸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