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零四章 乡野老少(求票票)-《秦时小说家》


    第(2/3)页

    “……。”

    “这些书每每读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在此地读,更是如此。”

    “在郡学读……又是一般感觉。”

    “老师,我来……,我来!”

    “老师当多睡一会的。”

    “多睡一会,可以多养养精神。”

    “……”

    于耳边之言,诵读之音的主人没有中断,将一篇兵道经文字字读完,方才收工。

    继而,视线一转,落于不远处正要从井中取水的老者身上,观其颤颤巍巍的身子,忙快步跑了过去。

    “哈哈,这桶水……我这把老骨头还是可以拎动的。”

    “果然拎不动了,就换一个稍小一些的木桶。”

    “……”

    “信!”

    “郡学即将毕业,你真的不打算前往两大学宫?中央学宫、护国学宫都有所长。”

    “于你而言,护国学宫更合你心意。”

    “……”

    身着褐色的直长袍,如雪之发梳拢成髻,一根槐木簪子束之,老者立于井边,将一只盛满水的木桶拎上来。

    正要将水桶拎向庖厨之地时,信近前,将其夺过了。

    于此,老者多无奈。

    自己虽垂垂老矣。

    虽不中用了。

    实则,拎一桶水还是不成问题的。

    还是不难的。

    信!

    已经回家第六日了。

    非为假期,这个日子有些长了。

    “老师,我如今年岁,前往两大学宫有些大了。”

    “何况,兵道之学,非学宫可成。”

    “兵道之理,诸多典籍都有所言,老师自幼也教导许多,受益良多。”

    “从护国学宫流出来的讲义文章,我也有看过一些,的确精妙,却也是万变不离其中。”

    “虽有变化,本源不变。”

    “故而,前往护国学宫,于我也没有太大的益处。”

    “……”

    信!

    一位看上去顶多双十的年轻人。

    身穿一件暗绿色的青衫直,肩头胸背各有些许的花草纹理隐现,因浆洗之故,略微浅淡。

    腰系粗布蛮纹袋子,梳着一丝不乱的规矩发冠,眉宇难掩飞扬之气,顾盼生辉,体态欣长,样貌堂正。

    从老师手中接过木桶,步履轻盈的将其送入庖厨之地,没有走出,熟练的在庖厨之地处理各种食材。

    老者立于门前,不为打扰。

    “兵家的道理,的确不是待在学宫、学堂就能有成的。”

    “不过,学堂和学宫也是有些作用的,可以增长见识,可以增长眼界,可以广博学识。”

    “诸子百家,兵家之道。”

    “兵家的道理,欲要明证,非有在战场上。”

    “数年前,因我之故,你没有前往咸阳,也没有入两大学宫。”

    “现在,你郡学快要毕业了。”

    “可有什么准备?”

    “……”

    双手背负身后,老者在门前的空地上缓缓走动着。

    信!

    这是当年自己离开那处地方后,游历天下,自楚地遇到的一个孩子。

    那时候的楚地多有乱象,这孩子的家人皆去了,后面……自己观那孩子天资聪颖,便是待在身边了。

    一晃,便是这些年过去了。

    这孩子的确聪明,教导什么东西,很快就能学会。

    尤其是兵道之学,更是学的很快。

    他愿意学,自己也愿意教。

    倾囊而授!

    似乎,还是低估他在兵道上的天资。

    若是在百年前的大争之世,定当大放异彩,定然扬名天下,就是在一二十年前,也有不错的机会。

    而今,稍稍弱了一些。

    数年前,自己身子不太好,他……放弃前往咸阳的机会,选择前往附近的郡学。

    现在。

    郡学都要结束了。

    这孩子……也是时候出去了。

    只是,这孩子太过于聪明,年岁又如此,怕是心中已经有了想法,老者并不干涉。

    兵道!

    本就无常之学。

    若是尽听尽信前人所言,兵道谋略,也难以大成。

    这孩子的兵道造诣很高,很适合入军,果然前往护国学宫,定然有机会前往几大军团。

    上战场就方便了。

    也容易施展所学。

    若是不前往护国学宫,而是直接入军,多可惜了。

    只是,不知道信是如何想的。

    这孩子的路……,需要这孩子亲自去走一走。

    “老师,我准备先游历一下天下诸郡!”

    “多年来,多待在中原,于诸夏诸郡都没去过,所知都是别人所言。”

    “齐鲁的繁华繁闹!”

    “楚地,也许久没有回去了。”

    “江南,帝国崭新开辟的郡县,这些年来的消息很多很多,许多人都去过,我也想要去看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