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谢正业本以为自己苏神的实力展现,在这里就要结束…… 哪里知道。 这才开始。 苏总,我也不是吃素的! 让你看看我的进步! 谢正业到底是年轻人,即便是刚刚受到的冲击,很快就调整过来,决心奋力一战。 根据弯道半径和自身速度,精准计算身体倾斜角度,约为 8°-10°。 这一倾斜角度能够有效利用向心力,使身体在弯道上保持稳定的圆周运动。 其脚步动作表现为外侧脚以脚掌外侧着地,通过踝关节的外翻动作增加蹬地面积和摩擦力。 蹬地角度约为 45°-50°。 为身体提供向前和向内的合力。 内侧脚则以脚掌内侧着地,蹬地角度相对较小,约为 35°-40°。 主要用于维持身体平衡和辅助推进。 摆臂方面,进入弯道途中跑的谢正业,外侧手臂摆动幅度加大,约为正常摆臂幅度的 1.2倍。 且摆动速度加快,从后向前摆动时,手臂的运动轨迹略向内侧倾斜。 带动身体重心向内转移。 这时候内侧手臂摆动幅度相对减小。 约为正常摆臂幅度的 0.8倍,主要用于控制身体平衡,避免过度倾斜。 这一套细节操作下来。 的确是…… 有进步。 进步很明显。 看起来谢正业即便是拿到了奥运会的季军,也并没有太放松。 骄傲与归骄傲,训练并没有落下。 这从他的身体强壮程度以及他的技术细腻度都能看出端倪。 这里他做了一个“渐进式切弯加速”技术,意思就是—— 在弯道前半段,保持相对靠外的跑进路线,身体倾斜角度约为 7°-9°。 此时要求脚步蹬地力量相对均匀分配。 外侧脚蹬地稍强于内侧脚,摆臂幅度和频率逐渐增加。 做不好这些,那你想做这个“渐进式切弯加速”,就只能是想想而已。 实际操作起来还不如老老实实的跑。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随着弯道的深入,谢正业在弯道中点附近开始迅速切向内侧。 身体倾斜角度瞬间调整到 10°-12°,外侧脚蹬地角度增大到 50°-55°。 同时加大摆臂幅度,外侧手臂几乎伸直摆动,内侧手臂弯曲约 90°。 快速有力地摆动以配合身体重心的快速转移,实现快速加速过弯。 整个过程犹如汽车在弯道上的精准操控,通过合理的路线选择和力量分配获得最大的弯道途中跑效果。 就连后面的周兵看着,都感觉…… 真是有天赋。 仅仅一年,非但没有原地踏步,反而像是进步了。要知道都到了奥运会的奖牌级别,那真是一个操作不好,就连原本的实力强度都保持不住。 更不要说在这个基础上继续进步。 这下子,阿添怕是也不好搞了……吧。 谢正业这200米上的天赋越发的明显。 再说他已经拿到了奥运会历史上黄主任第一枚200米的铜牌。 到底是术业有专攻。 100米以上的自然不用说。 苏神是绝对的统治。 可要是换到200米呢? 苏神还能做到吗? 人家现在的实力可已经到了世界一流高手的程度,甚至能够拿到奥运会的奖牌,说他在当时的时间段是现役的超一流高手,都没问题。 因为奥运会的奖牌可不是这么好拿的。 尤其是田径短跑类项目。 4年就一次。 多少人想拥有它? 是的,展现出来吧。 杨耀竹看着,内心也有些激动。 这个时候他尽量抱着自己的双臂,尽量不要让自己显得太过于没城府。 谢正业能够展现的实力。 他这次冬训可是有很高的预期。 如果说周兵是普通人的极限,那么谢正业……毫无疑问就是亚洲人200米的一个极限。 全亚洲众多国家几十亿人。 你能做到全亚洲的历史第一。 那没点天赋不可能。 看周兵是看普通人的努力。 看谢正业…… 那就是变成了看天才的天赋,是怎么兑现。 两者看起来的感官与期待也是完全不同 进入弯道途中跑后,领跑的依然是苏神谢正业周兵,这一枪真正具备威胁他们能力的人。 不能说一个都没有吧。 反正就是没有一个。 真正能威胁到他们的人。 反倒都是身穿同样颜色队服的“自己人”。 这样的感觉放在以前是很奇怪的。 运动员自己可能都要习惯。 可现在呢? 苏神和谢正业双双把这个项目的高度,拉高了一大截, Pb加上荣誉,足够让他们能够从根子上站起来,面对这些欧美选手的挑战。 加特林大力蹬着地面。 加特林凭借强大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进入弯道途中跑。 弯道上,他正在利用其发达的腿部和臀部肌肉,及其外侧脚蹬地时产生巨大的推力。 这些都可以让他蹬地力量达体重的 3-4倍。 蹬地角度约为 48°-53°内侧脚快速跟进协调。 他的摆臂动作,在进入途中跑后,摆臂幅度大且有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