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海沃德体育场。 比赛重新开始。 在几轮,其余项目结束后。 终于轮到了压轴项目。 100米比赛的现场。 百米大战是最需要关注的地方,女子方面和男子不一样,因为没有那么多人。 所以还是一枪。 不愧是尤金站,来了一大堆大咖。 弗雷泽,奥卡巴雷,维罗妮卡·坎贝尔-布朗,凯伦·斯图尔特,穆里埃尔·阿霍雷,安娜·克劳迪娅·莱莫斯,艾莉森·费利克斯,以及陈娟和韦勇丽。 “set。” 运动员准备好。 听枪起跑。 砰—————————— 比赛。 开始。 艾莉森·费利克斯的起跑技术以精准而闻名于世。她在起跑时,身体姿势标准且严谨,双脚在起跑器上的位置经过精确测量和反复调试,确保在起跑瞬间能够获得最佳的发力角度。 发令枪响,她的起跑反应时间极短,能够在0.15秒左右就做出反应,起跑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丝毫的多余动作。 从肌肉发力角度来看,她的腿部肌肉在起跑瞬间实现了高度的同步激活,股四头肌、臀大肌和小腿三头肌的收缩力量和速度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产生的合力使她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摆脱静止状态,获得极高的初速度。 在加速阶段,艾莉森充分发挥了自己强大的速度耐力和爆发力优势。 她的步幅在加速过程中逐渐增大,从起跑时的1.25米增加到2 - 2.1米左右,步频在最初10米就能达到每秒5步以上,并且在整个加速过程中,步频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她的手臂摆动有力且富有节奏感,摆臂的力量和频率为她的加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她在比赛中能够迅速建立速度优势,并保持领先态势。 但是…… 这是100米的比赛。 起跑这么精准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时候更加要的是爆发。 极致的爆发。 200米才需要这么精准的切线。 那是因为有弯道。 但是100米可没有。 所以这么跑,还是更多受到了200米主项的影响。 影响到了她的100米发挥。 不过这也侧面说明他的200米早就已经融入了骨子里。 即便是百米的比赛,也很难完全调整过来。 这可能就是她作为这个时代200米最强运动员的代价。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乔伊娜。 也不是每个人都是花蝴蝶。 她这样的。 那才正常。 才是绝大多数的情况。 第二道韦勇丽在起跑时,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她现在已经不是太小的小卡拉了。 好歹她也是上过奥运会和世锦赛各种大型比赛的。 只是说没有进过决赛。 但这不代表她的水平不够。 只是稍微还差了点,在亚洲早就已经达到了顶级。 今年她的水平。 还有提高。 大家都等着看呢。 毕竟女子干跑项目。 那些小天才小丫头还没有成长起来。 那除了陈娟。 能看的就只有韦勇丽。 因此也有不少人把注意力放在了她的身上。 希望她能够成长起来。 为陈娟减负。 她在起跑前,通过自我激励和目标聚焦,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起跑线上。 枪声一响。 发令枪响,她迅速做出反应,起跑反应时间在0.145秒,虽然不是最快,但她的起跑动作充满了力量感和协调性。 看得出来,今年的成长还是很明显。 这次冬训加上发育更加成熟一年。 也是该韦勇丽,出一次成绩的时候。 这也是她的训练团队。 今年给她的任务。 韦勇丽的起跑技术注重身体的整体性发力,从腿部的蹬伸到核心肌群的稳定,再到手臂的摆动,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方面,今年对比去年改了不少。 尤其是各个环节的配合性。 已经完全压过了去年。 如果去年有这么好的环节之间的配合。 那还是大有希望更进一步。 不过今年也不晚。 只要再前进一步。 能在莫斯科世锦赛上取得好成绩就行。 能进入决赛就行。 不要忘记了,今年苏神和她们说的很清楚全世界绝大部分的运动员在奥运会的后一年都会选择休养生息。 那这个时候就是你实力没有那么强的选手,想要借机完成弯道超车的好时候。 这个时候也能把你和对手的差距放到最小。 如果这个时候你都抓不住机会。 那你平常大赛年。 恐怕就更没机会了。 启动不错后,在加速阶段,韦勇丽不断加大步幅和步频。 她的步幅增长较为平稳,在10 - 30米区间从1.3米增加到1.6米,步频从每秒3.4步增加到每秒4.1步左右。 同时,韦勇丽还通过合理的呼吸节奏和身体姿态调整,保持着良好的加速态势。 不知不觉,她已经是21岁,在自己看起来…… 也是该拿出点成绩和自己的团队,以及国内关注她的粉丝。 做个交代。 毕竟放在以前21岁就已经是到巅峰了。 女子出成绩通常来说都比较早。 韦勇丽也害怕自己跑不了几年。 主要是没有先例。 内心不踏实很正常。 你看看之前的国内高手都是什么时候退役? 25岁前后就已经不行了。 就已经开始慢慢的没有办法再称霸全国。 韦勇丽也是害怕自己没几年了。 她当然不知道。 即便是在原本的时间线上。 那都是国内的常青树。 她的职业生涯,还是相当长的。 第三道凯伦·斯图尔特在起跑时,展现出了极佳的节奏感,她在起跑前的准备阶段,通过深呼吸和轻微的肌肉抖动来调整身体状态,使肌肉达到最佳的应激状态。 还是很有经验。 发令枪响,她以一种沉稳而有序的方式启动,起跑反应时间控制在0.161s。 她的起跑技术注重身体各部位的协同配合,腿部蹬伸、手臂摆动和身体前倾几乎同时完成,形成一个紧密的动力链。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