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相当的到位。 博尔特今年可不是之前的他。 米尔斯满意的方面。 因为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自律而已。 还有就是。 只要博尔特自律了努力了,就会带来别的附加消费。 比如说—— 技术的增长。 以前博尔特跑动还是比较糙。 这个米尔斯也知道。 可博尔特这个训练态度,能做到这样,就是他规划的极限。 他也只能把这些有限的时间尽量最大化,不可能用在太多的细节上。 训练这种东西,运动员不配合,教练员再强也只能是巧妇无米之炊。 而就算是这样。 博尔特的技术方面还是做得很好。 起码在米尔斯看起来。 这种付出,这种训练态度就能收获这样的技术…… 已经是投入和产出比很惊人。 只是这一点,别的人并不知道。 用那种努力和自律的眼光来看,博尔特的技术当然是还不够,可如果你知道博尔特在这个方面花费的心思只有多少…… 可能又有另外的。 感觉。 就比如现在。 启动方面,博尔特一个髋关节力矩爆发! 这个技术焦点是:髋关节伸展力矩主导初始加速。 砰。 髋关节伸展力矩,185N·m,体重100kg,力矩臂0.18m。 膝关节伸展力矩,110N·m,股四头肌离心收缩缓冲。 踝关节跖屈力矩,95N·m,前脚掌蹬离起跑器。 动力传导机制为臀大肌以85%最大自主收缩爆发式收缩。 产生髋关节伸展角速度450°/s。 通过股骨长杠杆将力矩转化为水平推力,使起跑初速度就可以达到达2.3m/s。。 你要是不清楚博尔特这里做的多好,对比一下比如张培猛。 张培猛同阶段髋关节力矩仅130N·m。 这固然是他的股骨长47cm的影响。 可以我是肌肉横截面积小18%的影响。 博尔特这里,完全兑现了自己作为高个子选手的启动杠杆优势。 高个子。 还有启动方面的优势? 这不是扯淡吗。 可。 他是。 博尔特。 那就一切皆有可能。 加速跑。 三关节力矩协同! 髋关节力矩持续输出+踝关节弹性参与! 砰砰砰砰砰。 二十米。 髋关节伸展与踝关节跖屈呈“相位同步”,形成“蹬伸-推离”复合动作。 腓肠肌-跟腱复合体储存弹性势能,刚度140N/mm,在蹬伸末期释放35%储存能量,使每步推进力增加120N。 要是现在有高速摄像机实时数据,就可以看见—— 博尔特这个时期。 支撑期三关节蹬伸角序列为: 髋关节165°→185°。 膝关节140°→175°。 踝关节90°→150°。 构成“鞭打式”力矩传递链。 较维考特那种膝关节主导型,直接效率高9%。 “博尔特已经冲出来了!” 三十米。 博尔特准备抬头。 进入途中拍。 一抬头。 前面一片荒野。 无人区! 这代表他已经节节领先。 途中跑。 三关节切换,踝关节功率主导! 看到博尔特在实战里面,可以自主切换三关节转化主导,米尔斯忍不住点头。 这天赋…… 就是好啊。 或许看不进去那么多专业知识。 和苏一比也有些脑子不够用。 但…… 架不住人家就是可以跑着跑着就明白了。 你说。 这气不气。 可惜。 这样的人。 没有可复制性。 全凭天赋了。 博尔特踝关节跖屈功率维持高速。 关节力矩演变。 髋关节力矩,降至120N·m,维持身体前倾。 踝关节力矩,升至150N·m,跖屈角速度600°/s。 膝关节力矩,80N·m,等长收缩维持支撑稳定性。 这。 不就是米尔斯要的样子吗? 好好好。 尤塞恩。 这。 才该是你有的样子啊。 米尔斯都看兴奋了 自己理想中博尔特的样子。 终于开始。 渐渐在现实中重合起来。 砰砰砰砰砰。 踝关节跖屈功率达1500W。 其中42%来自跟腱弹性势能回收。 这里比老鲍都高了15%。 用以减少肌肉直接能耗。 此时腓肠肌肌纤维滑行速度达4.0μm/s。 接近Ⅱ型肌纤维最佳效率区间3.5-4.5μm/s。 四十米。 三关节总功率3200W。 需消耗ATP约55μmol/g/s。 博尔特肌肉中CP储量与肌酸激酶活性使其能维持此功率输出至6秒更多。 能多一点。 嗯。 那都是整个速度的改变。 意味着你的极速。 拥有着更高的可能。 嘭! 极速爆发! “博尔特……速度更上一层楼!” “天啊,极致的速度感,这就是博尔特,黑色闪电博尔特!” 现场解说员也大喊大叫起来。 实在是太快了。 看的人。 不得不热血跟着起涌。 六秒爆发第三阶段似乎…… 也更上了一个层次。 可惜。 没有人可以和他作为参照。 大家只能感觉好快。 具体多快。 并感受不出来。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比赛已经失去了悬念,没有人还能赶得上他。 卡特早已经被甩开。 鲍威尔还在恢复状态,没想硬刚。 盖伊不在。 苏神不在。 也就是布雷克。 这个地方刚刚爆发,还有不少余力。 但布雷克前面跑的不够快。 这才100米里面。 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他再追了。 何况他的极致速度。 也不够快。 博尔特这个时候已经稳操胜券。 但是稳操胜券……不够。 他不是过来赢的。 他是过来。 冲击世界纪录的。 砰砰砰砰砰。 进入后程了。 博尔特依靠三关节力矩,继续维持着极高的速度。 即便是这个时候速度整体已经过了最高点开始往下走。 那也可以。 尽量延缓他。 力矩衰减与代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