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真是奇怪。 博尔特的大赛发挥平常也不用担心,绝对也是大心脏的运动员。 即便是面对逆境的经验不够,但是大赛的发挥稳定性本不该出问题。 又看了一次回放。 米尔斯突然捕捉到了一个细节。 在最后的瞬间。 大概是刚过90米。 博尔特动态关节刚度调节。 出了问题。 要知道,博尔特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膝关节能通过动态关节刚度调节。 这个方面比别人做的好的多。 当然也有可能是天赋要好的多。 如股四头肌与腘绳肌的协同收缩。 将的92%以上有效传递至踝关节,而普通运动员这一效率传达约为78%。 这也是米尔斯为什么一定要让博尔特安排上这个技术体系的原因。 三关节力矩技术在短跑中的推进力本质,是关节力矩通过骨骼杠杆作用产生的矢量合力。 以髋关节为例,其蹬伸时产生的力矩,需通过股骨传导至膝关节。 此时,膝关节的力矩不仅包含股四头肌主动收缩产生的力矩,还需平衡髋关节传递的惯性力矩。 动态关节刚度调节。 就可以让博尔特获取到比别人更多的—— 关节力矩的矢量合成。 这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尤其是在最后面。 对于身体的稳定性以及速度平稳顺下去的节奏。 都是巨大的帮助。 但是在刚刚这个地方。 博尔特原本生理上带来的天赋属性—— 动态关节刚度调节。 这个里面的刚度。 竟然罕见地出现了问题。 就是因为这个刚度突然的歪了一下。 变得不够刚。 才让博尔特最后出现了功亏一篑。 本应该能够追上去的平滑速度曲线。 突然波动。 最后失去了和苏神竞争千分位的资格。 不然的话。 这场比赛谁能笑到最后还不好说呢。 这一点米尔斯是有着绝对的自信的。 博尔特在他的亲手调教下,今年本该到达即是巅峰。 不应该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而且他赛前对于博尔特的身体各项准备也做得很充分。 再加上博尔特今年足够的自律。 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真的很不应该。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他不相信,这只是单纯的失误。 对于博尔特这样的超级运动员来说,出现这样的失误可能性极小。 那难道是自己在赛前对他的调整有问题吗? 也不应该啊。 不应该会这样啊。 米尔斯对于自己是很有自信的,而且他复盘了一遍发现…… 自己也没有发现还有什么问题。 再来一次的赛前准备可能也是这样。 那么。 到底是什么呢? 忽然。 这个时候解说员的即兴一句话,仿佛提醒了他。 “没想到苏缺席了这么多场钻石联赛。” “结果是在憋个大的。” “太让人不可思议了,他这一手真是出奇制胜,出乎意料的强悍!!!” 别的话都无所谓。 那些奉承的话,米尔斯也都自动过滤。 真正让他在意的还是这家伙说的第一句。 “没想到苏缺席了这么多场钻石联赛。” 是啊,他缺席了这么多,这是为什么呢? 明明他在国内的比赛调整也不少。 以他以前的比赛强度来看。 以他的健康程度来看。 以他的伤病报告来看。 都不敢有这样的问题。 以前他的出勤率可是比博尔特要高得多。 那为什么…… 呼啦的一下。 米尔斯就像是被一记重锤砸到了自己的脑袋。 因为这个时候解说员的下一句话算是彻底点醒了他。 “博尔特连续这么多场比赛都跑出了极强的成绩,没想到会在最后一场和苏的关键对决中失利。” “这真是太遗憾了,本来赛前我更看好的是他……” 后面说的什么也不重要了。 米尔斯真正让他反应过来的就是—— 博尔特连续这么多场比赛都跑出了极强的成绩。 连续这么多场都跑出了极强的成绩啊。 该死! 难怪苏这段时间没有怎么比。 我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连续的强势输出对于运动员的状态是有极大消耗的,不仅仅是在提升和调整运动员的状态,同样也在损耗运动员的状态储备。 身体储备。 乃至是精神储备。 生物力学过载。 关节与骨骼的机械性损伤机制。 在田径运动中,运动员身体承受的机械负荷远超日常活动。以短跑为例,顶级运动员在起跑瞬间地面反作用力可达体重的4-5倍,跳跃项目运动员落地时冲击力甚至超过自身体重的10倍。这种高频次、高强度的外力作用,通过关节-肌肉-骨骼动力链传递,最终导致局部结构的疲劳累积。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关节软骨的磨损与退变。 应力性骨折的累积效应。 韧带与肌腱的疲劳断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