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暗流中的鱼饵-《四合院:家人们,成傻柱了,怎么办?急》


    第(2/3)页

    铅笔字写得歪扭:“西村煤店有猫腻。”

    烟盒是牡丹牌,北京少见,天津流行。

    凌晨四点,西村煤店门口已经排起板车。煤粉飘在空气里,像黑色的雾。

    何雨柱裹着棉大衣蹲在对街胡同口。

    五点半,煤店铁门拉开条缝。

    排队的人骚动起来,板车轱辘碾过冻土。何雨柱看见煤店老板伸出两个手指,排队的人纷纷递上条子。

    一个戴狗皮帽的男人挤到前面,直接拎出半扇猪肉撂在秤上。老板点头,男人不用排队,直接装车。

    何雨柱记住那辆板车的编号:京畿—运07—331。

    天亮后,何雨柱去运输队查记录。值班小伙打着哈欠:“331?刘老歪的车嘛,专拉蜂窝煤。”

    “昨天他送哪片?”

    “这哪记得……等等,他交车时油表都快空了,估计跑远郊了。”

    账本摊在桌上,何雨柱手指划过记录。331车每周三固定跑一趟大兴,周日跑昌平。

    “刘老歪人呢?”

    “请病假了。”小伙突然压低声音,“听说惹了麻烦,煤店那边不要他车了。”

    何雨柱回到办公室时,孙建国正等着:“财务科查出问题了!去年冬天有笔煤款对不上数,付了双倍!”

    账本摊开,泛黄的纸页上写着:一九七五年十二月,蜂窝煤五十吨,收款单位西村煤店。经办人签名潦草:刘广财。

    “刘组长经手的。”孙建国手指点着数字,“但仓库入库记录只有二十五吨。”

    何雨柱拿起电话拨通煤店。接电话的正是那个收猪肉的老板。

    “五十吨?不可能!”老板嗓门很大,“俺们小店一月最多出二十吨!”

    电话背景音里有板车轱辘声,还有人在喊“刘哥慢走”。

    何雨柱放下电话。孙建国脸色发白:“这是贪污啊!得马上报保卫科!”

    “等等。”何雨柱从抽屉拿出那包蘑菇,“帮我找个懂山货的人看看。”

    厂里食堂老师傅捏着蘑菇闻了闻:“好东西啊!这榛蘑只有蓟县山里才有,城里买不着。”

    “蓟县?”孙建国愣住,“那不在天津啊?”

    何雨柱抽出烟盒纸。牡丹牌香烟,蓟县特产。

    他再次拨通天津电话。老赵接起来就笑:“正要找你!马三案扯出条大鱼——你们厂那个刘组长,在蓟县有个相好!”

    电话背景音嘈杂,像是有人在争执。老赵突然压低声音:“马三刚说漏嘴,刘组长倒腾的不止是菜,还有煤票。你那边查查七五年的煤票账本。”

    保卫科档案室积着灰。七五年的煤票领用记录本缺了十页,断口整齐像是刀割的。

    保管员嗫嚅:“刘组长去年借阅过这本……”

    何雨柱走到厂区公告栏前。每日菜价表旁边新贴了张通知:明日全面核查七五年冬季能源供应记录,请相关人员备好资料。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人匆匆离开,往后勤办公室方向跑。

    天黑时,何雨柱办公室门缝底下塞进张纸条。打字机打的,墨粉晕开了:

    “适可而止。”

    他拉开抽屉,把纸条和蘑菇放在一起。抽屉最深处躺着半张烧焦的工作证。

    厂区广播突然响起,播送明日天气:晴,西北风三到四级。

    孙建国敲门进来,脸色古怪:“刘老歪回来了,正在车队闹事,说有人诬陷他偷煤。”

    何雨柱拿起棉帽:“去看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