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是的,为了赶工期。” “有意思。”王主任笑了笑,“那台机器,我记得是特殊时期进口的,配件早就停产了。” 何雨柱感到后背一阵发凉。他想起设备登记册上,那台抽水机确实有个特殊的标记,但他一直没在意。 送走检查组,他立刻去了档案室。在落满灰尘的架子上,他找到了那台抽水机的原始档案。附件里有一份泛黄的说明书,德文,但配图很清晰:这是一台用于特殊液体输送的设备,原本用途是化工原料转运。 “怎么了?”跟进来的小李问。 何雨柱把说明书指给他看。年轻人的脸色瞬间变了:“也就是说,我们用它排水,可能造成污染?” 雨水还在下。两人站在档案室窗前,看着厂区的排水沟。水流正汇入市政管网,通向远处的河流。 “立即停用抽水机,”何雨柱说,“取样送检。” 检测结果出来得很快:排水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十七倍。环保局的罚单紧随而至,同时下达的还有停产整顿通知。 全厂大会上,工人们沉默地听着通报。许大茂在角落里窃窃私语,被老赵瞪了一眼后缩了回去。 “责任在我。”何雨柱站起来,“我同意使用报废设备,愿意接受处分。” 令他意外的是,小李也站了起来:“设备是我修的,我该负主要责任。” 会后,老赵找到何雨柱:“这事有蹊跷。那台抽水机在废料堆放了五年,怎么偏偏这时候被想起来了?” 调查悄悄展开。抽水机是设备科清理仓库时翻出来的,当时负责登记的是个新来的干事。而提议使用它的,是许大茂。 “我就是随便说说,”许大茂面对询问时一脸无辜,“谁知道何科长真会采用啊。” 更深入的调查发现,那团堵塞进水管的破布,材质确实和郑干事用过的手帕相同。但郑干事已经调往外地,有不在场证明。 事情陷入僵局时,王主任又来了。这次他直接去了铀蓬能源站,站在蓝色的光芒中,对何雨柱说:“知道为什么选你们做试点吗?” “因为我们有技术基础。” “不止。”王主任摇头,“更因为你们敢闯敢干。但是,”他话锋一转,“创新不能违反科学规律。” 他递给何雨柱一份文件:《铀蓬技术安全应用规范》。扉页上有个熟悉的签名——王总工,日期是二十年前。 “这是……” “你老师当年的研究成果。”王主任说,“他一直相信,铀蓬技术应该用于民生。可惜,生不逢时。” 雨水敲打着窗玻璃。何雨柱翻看着发黄的手稿,上面的字迹他再熟悉不过。那些方程式和原理图,与小李最近的研究不谋而合。 “我有个建议,”王主任说,“成立一个技术安全小组,由你负责。既保证创新,又守住底线。” 新小组第二天就成立了。第一次会议上,小李提出了抽水机事件的解决方案:利用铀蓬技术的净化功能,处理已经污染的水体。 试验在厂区的小池塘进行。当铀蓬装置启动时,浑浊的水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清。检测显示,重金属含量在半小时内降至安全标准以下。 “成功了!”年轻人难得地露出笑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