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教授,你说的没错,我们过去确实一直在失败。 所以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给我们吗?”杰克·鲁伊打破会议室内的沉默。 林燃点头道:“当然有,你们忘了我的口号吗?” 在座专家们互相对视了一眼后,异口同声道:“我的人生没有失败。” 林燃笑道:“没错,看来大家很熟悉我嘛。” 不熟悉才怪呢。 “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林燃拉长声音,充分调起大家的好奇心。 “改名。” 改名? “教授,改名是指?”克肖纳不解道,他以为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深意,他没有洞察到。 林燃理所当然道:“和你们想的一样。 先把名字改了。 你们没发现叫5A一次都没成功过吗? 先把这名字改了,改成5B。 后续都叫Transit 5B系列。 什么5B-1,5B-2。 一个项目要有一个好的开始,既然你们之前没能有一个好的开始,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有一个好的开始。” 这下大家面面相觑,这玄学真的管用吗? 当然也有信的。 虽然风水此时在海外不是什么显学,但国外有国外自己的迷信。 “好吧,教授。”杰克·鲁伊打破沉默。 林燃接着道:“先拥有一个好的开始。 然后我们再来谈其他层面的优化。 我们先来谈技术上的。 我猜测你们的原理应该是基于多普勒效应。 卫星以已知轨道运行,广播固定频率的无线电信号,应该是150MHz和 400MHz的双频信号,以校正电离层折射。 地面接收器测量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与卫星发射频率之间会有多普勒频移效应。 频移由卫星相对接收器的径向速度引起,表现为卫星接近时频率升高,也就是蓝移,远离时频率降低,也就是红移。 通过记录卫星从地平线到地平线的完整通过期间的频移曲线,接收器可推断其相对于卫星轨道的几何位置。 结合已知的卫星轨道参数,就能计算出接收器的二维位置。” 林燃三言两语把他们的设计给说了个一清二楚。 林燃接着说: “接收器记录多普勒频移随时间的变化,形成一条多普勒曲线。 而曲线的形状和关键点包含位置信息。 接收器将频移数据传输给海军舰艇上的专用计算机,然后这些计算机再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多普勒曲线,计算接收器位置。 每次通过可提供一个位置估计,多次通过可提高精度。 从原理层面你们感觉到了什么问题吗?” “太复杂了?”一位专家弱弱道。 其他人都佩服于他的勇气。 毕竟要是回答错,那就是被定点爆破骂废物了。 “没错,太复杂了。 我都不去谈计算机算出来到底要多久,电离层和多径效应会引起的噪声是不是会导致你们的这套系统压根发挥不出理论上的信号处理能力。 光是振荡器的稳定性你们就解决不了。 振荡器受到温度和老化影响,很容易出现频率的漂移,频率漂移进而会影响你们频移测量的精度。 这部分不应该改进吗? 振荡器本身是不是要降低温度的影响? 卫星上是不是要增加冗余振荡器,定期校准来减少漂移程度。 包括接收器通过地面基准站的参考信号,是不是要定期发送信号,去校准它的偏差?” 林燃说完后,短暂的安静后,会议室响起一片掌声。 “教授不愧是教授。”杰克·鲁伊说,这也是其他专家们的心里话。 “我们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我们的想法是靠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和恒温晶体振荡器这两种方案来解决问题。”杰克·鲁伊接着道。 杰克·鲁伊是MIT电气工程博士,是ARPA第一位技术型官僚,所以对技术细节很了解。 听完第一个解决方案之后,别说其他专家,杰克·鲁伊都心悦诚服了。 要不然别人凭什么兼职还能拿6.8万美元,自己全职干这个主任才1.8万。 多的这五万美元就是价值所在啊。 Transit从1958年立项,兜兜转转这都1963年了,五年时间过去,大家兜兜转转花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才想到的解决方案。 人家都没看资料,只是听你介绍了,就把原理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出来,顺带着光是一个振荡器都能给一二三三个解决方案。 他们花了五年,也才想出来一个。 什么是差距? 这就是差距。 这帮过去没和林燃打过交道的专家们,终于知道为什么NASA的同行们不闹了。 差距摆在这,想闹也没那资本。 “好了,我们接下来说第二个优化点。”林燃示意大家冷静点。 “还有?”大家脑海中闪过这样的念头。 “前面我不是提到了噪声吗? 得开发更鲁棒的信号滤波技术,你们可以考虑卡尔曼滤波,用这个来去除多径效应引起的噪声。 另外就是最小二乘算法得优化,虽然我还没看你们的算法到底是怎么设计的。 但我敢肯定你们的算法肯定还有优化空间。 减少计算量,适应现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我说个最简单的吧,使用分段线性化方法去简化非线性拟合。 最后像接收器硬件,也完全能采用更窄的带宽滤波器来增加抗干扰能力啊。” 克肖纳在记笔记。 其他专家在听到和自己相关的内容后同样在记笔记。 “教授。”克肖纳已经心悦诚服,他甚至觉得换自己是林燃,估计得从头喷到尾。 教授居然只说了一句废物,还是太温柔了点,克肖纳心想。 “你刚才提到了电离层和多径效应都会造成噪声。 但你给的解决办法只包括了多径效应的解法,电离层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消除其影响?”克肖纳接着问道。 林燃理所当然道:“当然有。 问题是现在的硬件做不到。 可以增加第三频率信号来提高校正精度。 又或者是开发更精确的电离层模型,在地面布置电离层探测仪,结合实时的电离层观测数据对电离层信号进行校准。 但这两者都会让整个系统变得更加复杂。 对计算设备有更高的要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