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属于临时出现的问题。 林燃听到后,声音响起: “1公里等于0.621英里,每秒换算成每小时……” 林燃给的结果甚至要比计算机还更精确。 几分钟后,林燃念完,他们就完成了转换,将修正后的数据重新输入计算机。 计算机开始处理,磁带驱动器发出低鸣。 大约一小时后,计算机吐出一迭热敏纸,上面印满了数字和曲线。 史密斯快速浏览,确认结果:“根据苏联数据,我们的最佳发射窗口是2小时后,16:30 UTC。轨迹角度需调整0.5度,以匹配月球位置。” 他将结果装进气动管道,发送回控制室。 管道发出“嗖”的一声,纸筒飞向林燃所在的控制台。 林燃打开纸筒,装作仔细审阅的样子。 其实他大脑里早已完成了计算。 事先在2020年计算过,现在则由自己的碳基大脑计算机进行计算。 林燃片刻后说道:“好,但我们要再验证一次。跑个模拟,确保万无一失。” 轨迹小组迅速在计算机上运行模拟。 屏幕上,虚拟的火箭轨迹划过月球表面,逐渐接近苏联着陆点。 几分钟后,模拟结果显示:燃料舱预计在目标点1.5公里处着陆,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林燃点头:“可以。通知卡纳维拉尔角,调整发射时间至T减48小时,16:30 UTC。轨迹参数按此执行。” 约翰·史密斯打开林燃传回来的纸筒后大惊:“局长,这恐怕不对吧!” 林燃坚定道:“这是我调整后的数据,按照这个执行!” 约翰·史密斯可是充分见识过林燃大脑强悍的计算能力,刚才他们试图用计算机来完成英里和公里的转化,结果林燃直接给了比此时IBM计算机还要更加精准的结果。 他思忖这又是教授强悍计算能力的体现:“遵命!” 控制室团队开始忙碌,更新控制台数据,通过语音回路与卡纳维拉尔角的发射团队协调。 麦克纳马拉站在玻璃封闭的观察区,低声对旁人说:“教授一定会成功!我相信教授的能力。” 多勃雷宁也在观察区,表情同样严肃,他听到麦克纳马拉这样说,他点头道:“我们都相信教授!” 多勃雷宁做梦都没有想到过,自己有一天能在NASA的红石基地和麦克纳马拉站在一起观看伦道夫·林工作。 这是什么前所未有的体验啊。 参数传给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台之后,史密斯回到控制台,抽空用纸和笔检查林燃修正过的参数。 只不过这是白费功夫,IBM计算机尚且计算不出,他靠纸和笔就更别想了。 只是算了两步,约翰·史密斯就放弃了,“凡人就别想着追踪教授的思路。” 卡纳维拉尔角的控制室挤满了人。 屏幕上显示着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台的实时画面。 负责发射的指挥官声音通过广播回荡:“T减10,9,8……” 在“T减零”时,火箭点火,火焰喷涌而出,燃料舱被送入轨道。 红石基地控制室接到反馈,大家都屏住呼吸,目光紧盯屏幕上的轨迹数据。 屏幕显示它正按计划进入预定轨道。 克朗凯特的声音激动:“火箭发射了!在苏俄火箭发射两个小时后,我们的火箭带着燃料舱也进行了发射!” 无论是声音还是表情,都展现了无比的激动和兴奋。 尽管克朗凯特已经在努力保持专业了,但在这一刻,他还是无法掩盖自己的真实情感。 嘉宾席上弗雷德·霍伊尔是特意从英格兰挖来的。 弗雷德·霍伊尔是英格兰著名的天文学家,剑桥大学教授,50年代通过《宇宙的本质》成为当下天文领域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过去一直是BBC和太空有关电视节目的首选嘉宾。 弗雷德·霍伊尔和克朗凯特一样紧盯着屏幕,心中默默祈祷此次能够顺利完成。 克朗凯特转向霍伊尔,问道: “霍伊尔教授,您能为我们解释一下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霍伊尔身穿灰色西装,手持麦克风,语气专业而沉稳: “当然,克朗凯特,现在最重要的步骤就是顺利着陆。 我们现在在等苏俄的消息,在等搭载着加加林的宇宙飞船顺利在月球上完成软着陆,加加林传递回平安的消息。 第二步就是NASA的燃料舱的顺利软着陆,没有燃烧、没有爆炸、没有出现其他意外。 第三步就是,两者的落点接近,从理论上加加林能够靠近燃料舱。” 三天后的演播厅。 “来自苏俄的最新消息,苏俄的载人航天器已经顺利进入月球轨道。 目前加加林正在做最后的轨道调整。” “最新消息,加加林已经顺利完成着陆!这是来自苏俄的照片。” 一张加加林站在月球表面,面前插着锤子镰刀旗和星条旗的照片出现在电视上。 老实讲,苏俄和阿美莉卡围绕哪面旗先插吵的一点意义都没有。 苏俄技术又做不到同步直播,阿美莉卡的设备要晚加加林一步到达。 所以加加林插旗之后把照片传回地球,没人知道哪面旗先插在月球上。 此时看到这张照片的民众们内心都闪过前所未有的感动。 因为这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冷战的缓和,不会像一战二战一样引起无穷的痛苦。 “观众朋友们,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的土壤。 正如教授所说的那样,这是加加林的一小步,也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