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是一个道理。 他们在华国出意外,我们很难说清楚。” 林中清苦口婆心。 林燃轻声道:“校长,你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吗?” 林中清点头:“大概知道一点。” 林燃问:“那校长,你是怎么看待我们要复刻阿波罗登月?” 林中清说:“教授,我也不知道你是怎么说服他们的,就你们这27个已经80岁以上的老人,要想登月。 网上不是有段子说阿波罗登月是开着洗衣机横渡太平洋吗?真实的阿波罗登月不是,但你们这确实是了。” 林燃笑了笑,然后说:“校长,你说的很对,和60年代NASA 4127位雇员,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以及三级往后的供应商一共加在一起67家,供应商团队加在一起40万3千8百零六十七人比起来,现在这27个老头,加我、小李和小满姐的30人团队几率甚至都不能说微乎其微,说是零也没差啦。” 林中清从林燃这报数中听出了《大明王朝1566》中经典台词“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是在我的肩上担着。天下苍生这几个字,还轮不到你来说”。 就很奇怪。 林燃说的好像,NASA本部和这67家供应商在他肩上担着一样。 “不过如此低的概率,为什么他们还愿意相信我? 因为虚假的希望比没有希望更强。 校长,您也知道他们是八十岁往上的老头,他们没有什么好失去的了。 有年轻人带他们一起,哪怕只是重温过往辉煌岁月,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林中清长叹一声。 作为申海交大的校长,他自然清楚老头们的想法,每年过年都要去拜访老教授、老干部,这帮老人要是有机会能参与阿波罗登月,无论项目能不能完成,总比天天呆在家里要强得多。 林燃接着问道:“校长,您觉得我在做什么?” 林中清停顿片刻后说道:“以阿波罗登月为由的养老旅游项目。” 林燃笑道:“很精确,但实际上我很有把握,能够实现。 这27个人就像是火种,来自冷战航天黄金时代的火种,要在这个时空彻底点燃自己,为回到月球尽到自己最后一份力。” 林中清被林燃所说的打动了,但他还想问更多:“你说你有把握,钱呢?钱从哪里来? 另外难不成你真要靠这帮人给完成登月?” 林燃摇了摇头:“他们是火种。 最终还是要靠年轻人,要靠华国的年轻人。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我从奥尔德林那敲了三千万美元出来。 这三千万美元省着点花,足够完成载人航天和探测器登月了。 到那个时候,我再谈登月,有谁会怀疑? 有谁敢怀疑? 后期再募个8亿rmb,一共10亿rmb我就有把握完成登月。 校长我和你剖开来说,等我完成第一步,后续的资金燕京方面肯定会支持。 也不一定要燕京支持,民间资本也行。 8亿rmb完成阿波罗登月。 加上这27个老头的存在。 这是赤裸裸的NASA的传承在华国,NASA的黄金传承在华国。 60年代的NASA工程师,在2020年的华国,和华国的年轻人一起完成了登月。 冷战时期,阿美利肯和苏俄都要靠登月来证明自身的优越性。 而在60年后,火种通过这样的方式从阿美利肯人手里转移到华国人的手里。 这是怎样的意义,这在全球范围内又会造成多大的冲击。 以及等到那个时候,甚至外资会抢着来投资,只要最后的登月不要在华国完成。 不要让华国完成如此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华尔街会吝啬这8亿rmb吗? 燕京又会因为吝啬这8亿rmb而放弃这样的时刻出现吗? 等到那个时候,假也会变成真。 练假成真,莫不如是。” 这么说吧。 林燃的一番话,充分打动了林中清。 因为原本这件事的概率在他看来,可能性连0.01%都没有。 而现在,至少有1%。 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这27个人不一定是来干活的,是从老美薅来的图腾。 起到的是精神作用。 现在图腾的转移只有他们知道,外界压根无感。 但当华国完成登月,作为唯一一批参与过前后跨世纪的登月工程的工程师、科学家、宇航员,他们才是无可辩驳的图腾。 阿美利肯再会操弄媒体,能忽视这样的时刻,和背后的象征意义吗? 林中清已经激动了,因为如果真的能完成,申海交大又会留下怎样浓墨重彩的一笔。 彻底甩开其他大学,成为航天领域的No.1绝不在话下。 甚至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申海交大学生的履历上都能添上一道独一无二的履历。 “教授,最后一个问题,3000万美元真的够发射无人探测器到月球?够完成载人航天吗?以及奥尔德林为什么会答应掏钱?” 林中清不知不觉间已经很自然的称呼林燃为教授了。 不过这不重要。 “够了,我来负责,这笔钱足够了。 校长,您放心,菲尔兹在等着我,我在数学领域有着大好前途,不可能只是为了捞钱干出恒大、乐视那种事情来的。 最后奥尔德林也不信,他是分批拨款的,现在到账的只有500万美元而已。 一个菲尔兹还不值5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吗? 再说,对他而言,3000万就能买一张船票,简直不要太赚好吗。” “教授,你需要学校帮忙做什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