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相遇-《战争系统在末世》
            
            
            
                
    第(2/3)页
    这就使得中州战区空军的任务强度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其繁忙程度甚至超越了正面作战的地面部队。
    毕竟陆军尚可轮换休整,而数量宝贵、技术门槛极高的飞行员队伍,却几乎是在连轴运转,除了必要的机体维护,时刻都翱翔在天空。
    然而,这种极限压力也催生出了一套极具末世特色的、高效而严酷的飞行员培养体系。
    面对人才紧缺,中州战区空军采取了阶梯式招飞,目前已招募400名飞行学徒。
    其中300人来自系统军队内部的严格选拔,另外100人则来自于下辖各聚集地中筛选出的、符合条件的适龄幸存者。
    与和平时期长达数年的院校化培养不同,末世没有等待的时间。这里的训练,是一条被极度压缩的 “淬火之路”:
    第一个月,学员们会vei被封闭在1:1复刻的真实座舱模拟器中,针对单一固定机型,进行近乎疯狂的重复训练。
    目标只有一个——将所有的操作流程、特情处置预案,锤炼成一种近乎本能的 “肌肉记忆” 。
    这里不问原理,只求结果,考核标准冰冷而残酷:通过,或者淘汰。
    第二个月,通过模拟器考核的学徒,方能获得跟随真机飞行的资格。
    空军采取了最直接也最有效的 “老鹰带雏” 模式,通常会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机长,带领6名学员升空。
    初期,学员们只是沉默的观察者,感受真实飞行的震颤与气流,观摩机长如何驾驭钢铁巨兽。
    随后,在空情良好、航线平稳的阶段,操纵杆会逐步交到学员手中,从简单的平飞、转向开始,一点点培养宝贵的 “人机一体” 操控感。
    最终,挑战将指向最考验基本功的环节——在标准跑道上完成起降,每一次成功的着陆,都意味着一名雏鸟向着雄鹰又迈进了一步。
    当然,这套速成体系,仅仅针对需求量大、培训周期相对较短的民航运输机飞行员。
    而对于战术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军用运输机飞行员,选拔则更为苛刻——战区空军只从那些已经积累了数百小时飞行经验、技术扎实的成熟民航飞行员中择优遴选。
    比如此刻,在这支即将返航的运-20B机队中,就搭载着8名这样的“老学徒”——他们曾是民航公司里经验丰富的机长,如今正在这末世的天穹之上,为了新的使命,进行着关键的转型与重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