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故事18-《远境迷踪》
            
            
            
                
    第(2/3)页
    “作战型机器人的设计最为复杂。”比奇的表情变得严肃,“它们需要具备自主判断能力,能够区分威胁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设计方案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同,但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最大的问题是动力系统:传统的电池技术无法满足机器人长时间工作的需求,而地下环境又限制了太阳能等其他能源的使用。
    “我们可以使用热能能源技术。”比奇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让机器人搭载微型的反应器,携带热能能量。”
    这个想法虽然新颖,但技术实现难度极大。反应器的小型化、稳定性控制、能量转换效率等问题都需要逐一解决。
    “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巡逻型机器人开始。”廉默做出决定,“积累经验后再逐步开发更复杂的型号。”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比奇带领技术团队全力投入机器人研发工作。实验室里日夜灯火通明,工程师们为每一个技术细节反复讨论和试验。
    第一台原型机器人的制造遇到了无数困难。机械结构的设计、生物组件的集成、控制系统的编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反复调试和优化。
    “动力系统还是不够稳定。”负责能源系统的工程师向比奇汇报,“反应器的能量输出存在波动,有时候会影响机器人的正常运行。”
    比奇亲自检查了能源系统的设计:“问题出在反应器的温度控制上。我们需要增加一个调节机制,让反应器能够自动调节工作状态。”
    控制系统的开发是最复杂的部分。机器人需要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能够自主做出判断和决策。但地穴族在这个领域的经验相对匮乏。
    “我们需要开发一套学习算法。”比奇研究着控制系统的架构,“让机器人能够通过经验学习来提高判断能力。”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第一台巡逻型机器人终于制造完成。这台机器人高约一米,外形类似一个移动的圆柱体,表面覆盖着仿生材料制成的外壳。
    “所有系统测试完成,可以进行实地试验。”比奇兴奋地向廉默汇报。
    第一次实地测试在回收站的外围区域进行。机器人缓慢而稳定地移动着,它的传感器不断扫描周围环境,收集各种信息。
    “传感器工作正常,能够检测到多种环境参数。”技术员通过监控系统观察着机器人的工作状态,“移动系统也很稳定,在复杂地形中的适应性很好。”
    但测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机器人的反应速度还不够快,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有时会出现延迟。
    “我们需要优化控制算法。”比奇仔细分析着测试数据,“提高机器人的反应速度和判断准确性。”
    改进工作又持续了一个月。工程师们对控制系统进行了大幅优化,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和决策效率。
    第二次测试的效果明显改善。机器人不仅能够准确识别各种威胁,还能够根据威胁等级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就在测试进行的时候,回收站再次遭到了袭击。这次的规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大,袭击者显然做了充分的准备。
    “警报!警报!”急促的警报声响彻整个回收站,“东区仓库遭到攻击,请立即支援!”
    廉默和比奇立即赶到现场,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十几名蒙面的袭击者正在使用专业的切割工具破坏仓库的防护门,他们的行动训练有素,显然经过精心策划。
    “立即启动应急防御程序!”廉默大声下令,“所有安保人员到指定位置!”
    但袭击者的装备和技术水平超出了预期。他们不仅有先进的破坏工具,还配备了干扰设备,能够阻断通讯和监控系统。
    “我们的监控设备被干扰了!”技术员焦急地报告,“无法确定袭击者的确切位置和数量!”
    情况变得非常危急。如果袭击者成功突破防御,回收站储存的大量稀有材料就会被洗劫一空。更严重的是,他们可能会破坏核心的处理设备,导致整个回收系统瘫痪。
    “比奇,让你的机器人参与防御!”廉默果断决定,“虽然还在测试阶段,但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
    比奇立即启动了巡逻型机器人的战斗模式。虽然这台机器人主要是为巡逻设计的,但它同样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
    机器人快速移动到袭击现场,它的传感器立即开始工作,准确定位了袭击者的位置。
    “机器人发现了六名袭击者的确切位置!”比奇通过控制系统向廉默报告,“它们正在分两组行动,一组负责破坏防护门,另一组在外围警戒。”
    有了准确的位置信息,安保人员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反击。他们利用地形优势,从多个方向对袭击者进行包围。
    袭击者显然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如此精确的反击。在发现自己被包围后,他们开始慌乱地寻找撤退路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