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终于,在引路战士的带领下,卡车穿过了最后一道由岩石构成的天然屏障,眼前豁然开朗。 然而,与何卫国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极为简陋、甚至可以说是原始的景象:大量的“地窝子”——那种半埋入地下的窝棚,构成了居住区的主体。 零散分布着一些军用帐篷,还有几座看起来十分简易、用土坯或木板搭建的厂房。 唯一能称得上有点现代化气息的,恐怕就是远处一根高高竖起的巨型天线了。 来到这里之后,何卫国的车辆行驶得更慢了,前面引路的战士也放慢了脚步。 何卫国摇下车窗,看到一群工兵正在烈日下奋力搭建一个新的地窝子,他们身上的军装早已被汗水浸透,沾满了灰土。 其中一个年轻的士兵看到卡车,停下手中的活,对着车上的何卫国咧嘴一笑,露出一口与黝黑面庞形成鲜明对比的白牙,高兴地喊道: “好啊!又来新家伙了!咱们这儿就缺好东西!” 可能这些基层的士兵并不确切知道何卫国送来的是什么,但他们知道,每一次有车辆突破艰难险阻抵达这里,都意味着基地又能获得一些宝贵的补给或设备,这就足以让他们感到高兴。 突然,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戴着厚厚眼镜的技术人员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 他推了推眼镜,盯着这辆陌生的卡车,朝着引路的战士大声问道: “是咱们盼的那批新器材到了吗?” 旁边引路的战士并没有停下脚步,也没有多做解释,只是继续在前引路。 何卫国也跟着他,最终在一片用石灰划出的平整的区域里停了下来。 那名引路的战士这才气喘吁吁地跑到驾驶室旁,对何卫国说: “同志,请你在这里稍等一下,我进去报告。” 何卫国点点头:“好的。” 很快,那名哨兵就跑向前方一个较大的、同样是半地下的掩体入口。 何卫国就安静地坐在驾驶室里等待着,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扫过这片艰苦而充满生机的营地。 没过多久,就有几个人行色匆匆地从那个掩体入口方向快步走了过来。 他们之中,有的穿着正式的军装,肩章显示着不同的级别。 有的则穿着普通、甚至打补丁的便服,但鼻梁上都架着厚厚的眼镜——这一看就是负责核心技术的科学家们。 然而,何卫国看到这些人的样子时,心里很不是滋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