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先生行医天下,治病救人,所图为何? 元化先生的志向,究竟是什么呢?” 华佗很自然地回答道: “老夫所求,不过是救治天下百姓,让百姓不再受疾病之苦。 这便是老夫的志向。” “先生的志向,与吾不谋而合。 不过...” 袁耀话锋一转,对华佗道: “先生可曾想过,行医根本救不了百姓。” 华佗闻言愕然道: “公子何出此言?” 袁耀并没有立刻回答华佗的话,而是继续问道: “敢问元化先生,这半年在荆州和交州,救治了多少百姓?” 华佗想了想,答道: “我在荆州的时候,救治了一百五十余名病人。 到了交州之后,医好了孙策将军所中之毒,又救治了一百三十余位病人。 行医半年,所救之人接近三百。” 半年救了接近三百人,平均一天要救两个人,这效率已经相当高了。 毕竟华佗还要赶路,不可能每天都救人。 “先生的义举,令人钦佩。 只是半年三百人这个数量,对天下百姓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如今天下群雄并起,战乱不休。 各地百姓,都饱受疾病、战乱之苦。” “每天因疾病、饥饿而死者数以万计。 元化先生纵然是不眠不休,又能救得了多少? 纵然有不少百姓得到救治,可百姓的疾苦,依旧不会因此改变。” 袁耀所言句句在理,几乎动摇了华佗的人生观。 华佗一直秉承着治病救人的理念,根本没有想过,自己救不了太多的病人该怎么办。 现在听袁耀一说,华佗深以为然。 自己行医天下,固然是救了不少人。 可那些遇不到自己的病人呢? 谁来管他们的死活? 身为医者,华佗自然希望天下的每个病人都得到救治。 听了袁耀之言,华佗甚至感觉有些焦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