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司马懿则回望杨修,对杨修微笑致意。 杨修把司马懿当成是对手,是大敌。 却不知司马懿心中,根本没把杨修当成对手。 曹操接着对众谋臣道: “还有最后一件事,便是最近坊间传说的衣带诏之事。 虽然我相信陛下不会谋反,可陛下身边,确实有不少奸佞小人蛊惑。 若真有此血诏,则不可不查。 诸位说说,孤当如何找出幕后主使啊?” 众谋臣都没说话,都在等着曹操开口。 任他们心中有千般计策,跟皇室有关之事,都不敢妄言。 这件事,只能曹操自己拿主意。 其他谋臣就算有计,也不能随便乱说。 曹操问一嘴,那是例行公事,他们听着就行了。 就连郭嘉、荀彧等最为曹操信任的谋士,都没有开口说话。 杨修扫视众人一圈,见大家都不说话,觉得自己的机会又来了。 丞相的心思,自己一清二楚。 既然丞相问计,那这献计之功,也由自己来拿吧! 杨修当即朗声道: “臣有一策,可助主公查清朝中奸佞!” 曹操抬手道: “德祖又有良策? 速速道来!” 杨修对曹操拱手道: “此事既是由坊间传出,那传出这件事的人,地位必然不高。 臣猜测,应该是那些奸佞之徒的下人。 这些逆贼蛊惑陛下,瞒得了旁人,却瞒不住身边人。 所以血诏之说,才会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 主公从这些奸佞的身边之人入手,必有收获。 到时只需找到证据,便可将逆贼一网打尽!” 曹操闻言脸色不由一沉。 倒不是杨修想的计策不好,而是这计策太好了。 杨修想出的办法,跟曹操的想法一模一样。 如果所有谋士都不献策,曹操就会将此计划说出来。 可现在曹操的想法,倒是被杨修先说了。 曹操并非嫉贤妒能之人,可他生性多疑,对太过了解自己的人始终不放心。 杨修聪明,那不是杨修的错。 但是杨修现在的表现,明显是聪明过头了。 如果自己所有的想法,杨修都了如指掌,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这一瞬间,曹操甚至对杨修起了杀心。 不过曹操心中的杀机一闪而逝,对杨修还颇有几分欣赏。 年轻人,有才能是好事。 杨修能猜中一次自己的想法,总不能事事都猜中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