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孙登命胡综著《宾友目》,曾以‘学究甄微,夏游同科’盛赞范慎,可见范慎才华横溢,学识不凡。 范慎在大吴先后担任侍中、武昌左部督等要职。 在孙皓为帝时,迁任大吴太尉,位列三公。 这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物,年轻时名声不显。 没想到自己开科举,让范慎年纪轻轻就出山了。 袁耀仔细琢磨,觉得范慎年轻的时候不是不想出山,而是实在没有机会。 上一世的东吴,完全就是一个股份制的帝国。 孙氏是董事长,江东各大世家是大股东。 所有的权势和向上通道,都把持在世家豪门手中,范慎出身低微,如何能有他出头的机会? 哪怕范慎才华大过天,也得老老实实窝着。 袁耀猜测,范慎最后能出头,应该是凭借才华交好世家子弟,成为一方名士。 而后以名士的身份,结交孙登,得到大吴太子孙登的赏识,一步步走上仕途。 其中之艰难,自不必说。 如今范慎能走科举入仕,对他来说简直是捷径中的捷径了。 这也正是袁耀开科举的目的。 让天下人才,皆能为己所用。 而不是因世家的关系被压抑,最后自己只能任用世家子弟,坐看士族坐大。 袁耀将进士名单递给尚书令李儒道: “名单没什么问题,尽快安排殿试吧。” 李儒躬身应道: “臣遵命。” 十日后,大乾天子袁术与太子袁耀在登龙殿召见大乾进士,开殿试。 殿试之中,当选出前三甲,也就是大乾的状元、榜眼、探花。 学子们入殿之后,同时对袁术拜道: “吾等拜见陛下,陛下千秋无期! 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哈哈…” 袁术身披皇袍、手捧玉玺,乐得合不拢嘴。 这么多天下顶尖的人才向自己朝拜,太子这科举办得好啊,以后还得办啊! “众卿平身,都起来吧!” 说是殿前面圣,其实主要考核这些学子的人,还是袁耀。 袁术自从看错了杨弘之后,觉得自己选人的水平实在是不太行。 他现在只信亲儿子袁耀,别人说什么都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