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个年轻的声音传来。 “喂,你好,这里是王景明教授办公室。” “你好,我是苏婉慈善基金会的苏婉。” “我希望,能和王教授约个时间见一面。” “就他今天发表的那篇文章,我想和他当面交流一下。”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 然后,那个年轻的声音用一种公式化的语气说。 “不好意思,苏女士。” “王教授最近的日程很满。” “他没有时间,接受私人的会面。” “而且教授也说了。” “学术的讨论,应该在学术的范畴内进行。” “他欢迎你们也发表一篇论文,来反驳他的观点。” “至于当面交流,他认为没有必要。” “他不想和非专业人士,浪费时间。” 说完,对方直接挂断了电话。 听着手机里的忙音。 苏婉的手,停在半空中。 她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无力的神情。 …… 京都大学。 考古学系。 一间宽敞的办公室里。 王景明挂断了电话。 他推了推脸上的眼镜。 他的对面,坐着一个电视台的记者。 “王教授,刚才的电话?” 记者小心翼翼地问。 王景明笑了笑。 “苏婉慈善基金会打来的。” “想找我当面谈谈。” “被我拒绝了。” 记者点了点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那您对她们后续可能的回应,有什么看法?” 王景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我能有什么看法?” “科学,是讲证据的。” “我的每一项数据,都经得起检验。” “我的每一个结论,都有严谨的逻辑支撑。” “她们可以反驳,但要拿出同样有分量的证据。” “而不是靠着一腔热情,或者所谓的理想。” 王景明放下茶杯,看着记者。 “我理解她们保护文化遗产的心情。” “但好心,有时候会办坏事。” “把一个古代的采石场,当成圣地一样供起来。” “浪费了纳税人多少钱?” “浪费了多好的土地资源?” “那片地,如果用来进行商业开发。” “能创造多少就业岗位?能带来多少税收?” “这才是对社会,对人民,最大的负责。” 王景明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记者连连点头。 “王教授,您说得太有道理了。” “您的这番话,可以说是振聋发聩。” “我相信,您的观点,一定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王景明靠在椅背上。 他看着窗外。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微笑。 这盘棋,他已经赢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