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你指的是什么坏主意?如果你希望的话,也不是不可以。” 程开颜抬眼看她,平静道。 这女人该不会真把我当小孩儿了吧? 这么小瞧人,还真是冒昧。 “哼!” 蒋婷陡然被他反击一句,噎得说不出什么话来。 怎么说话的!居然敢顶撞小姨! 女人狭长的黑灰色凤眸中凝着不满的情绪以及细不可见的羞恼,却奈何不了他。 只得冷冷的哼一声,剜了他一眼。 但显然程开颜越是这样像如同小猫呲牙的反击,越是能激起女人的好胜心。 蒋婷默默将此事记在小本本上,也不理他,自顾自低头吃饭。 直到二人吃完饭,收拾好饭盒,蒋婷这才来了句,“让你来就来,废话这么多。” “知道了,下午的课我就不去了,向您请个假去图书馆找找资料。” 程开颜点了点头,温声道。 六月十三,周五下午有节课。 “嗯。” 女人脸色缓和几分,勉强点头同意了,愿意请示自己,看来这家伙还是有些孝心的,又提醒道:“你多去看看儿童文学发展方面的书,我估摸着你这篇文章找准这个时间上的逻辑即可。” “知道了!” …… 吃完饭,将饭盒在水池中洗干净,二人收拾东西回办公室睡午觉。 午后的办公楼比较安静,走廊上空无一人,老师们大多有自己的小家庭,下班后基本上都回家了。 从十二点半,睡到一点半左右。 程开颜被窗外的鸟叫声唤醒,抬手搓了搓脸,低头一看发觉办公桌上留下了一个模糊的印记。 夏天快来了,空气越来越闷热,尤其是今天下雨,就更加潮湿了。 睡个午觉,额头都沁出些许汗水。 下意识瞥了眼蒋婷,这女人安静的侧躺在桌上,柔软的脸肉因为手臂的挤压有些变形,连带着精致的樱唇都浅浅嘟起,窗外阴亮的光线落在绵软湿润的唇瓣上留下一圈亮色,像是在上面镀了一层粉色的薄膜。 “好没睡相……走了。” 程开颜收回视线,拧身离去。 随后房门关上,发出极其轻微的一声“啪嗒”。 …… 这边程开颜打着伞冒着雨水,穿过大半个学校抵达图书馆。 下午一点半的图书馆,有些空空荡荡的,气氛十分安静。 门口的大厅前,摆放着颜色各异的雨伞,正沥干着雨水。 三两个捧着书的学生在不远处的座椅上坐着,亦或者来回走动,嘴里碎碎念着背书。 程开颜的到来并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切的喧嚣与热闹过后,都是一片安静。 他径直走上到四楼,轻车熟路的走在文学区寻找着儿童文学相关的书籍。 这里书架林立,通常是两三米高的大书架,木质和铁质的书架相互参杂,不远处有几个学生踩在梯子上正不嫌麻烦的寻找着书。 他倚在书架上,轻嗅空气中那股淡淡的纸张腐朽的味道,百无聊赖的随意寻找着。 放空自己,在茫茫书海中寻找着灵感。 略过许多书架,靠近窗户最底部一排旧书,引起了他的注意。 二十本书被一个纸书封合在一起,纸张泛黄老旧,散发着一股刺鼻腐朽的墨水味。 程开颜随手抽出一本,发现是一本《新青年》。 准确来说,这一排都是。 “没想到在这里还能看到这么老的书。” 他发现封面上写着发行时间是1918年,距今已有六十二年之久。 翻开几页,映入眼帘的居然是安徒生和托尔斯泰的童话作品,由周作人,李大钊等人翻译。 这让他有些惊讶,仔细看了几页,在一片后续的评论中看到陈独秀这样说:“儿童文学应该是儿童问题之一。” 他席地而坐,多看了几本。 发现在国内儿童文学这个词语居然起源于五四运动时代,儿童文学不仅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更催生了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 从一开始,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就将祖国民族的命运和前途,与儿童问题联系起来,将儿童教育与深刻影响儿童成长的儿童文学作为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学的旗帜立了起来。 鲁迅先生最先在《狂人日记》中呐喊“救救孩子”,并指出父母对子女应该健全的生产,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与其并称“周家兄弟”的周作人发表在《新青年》的文章《儿童的文学》,更是热情鼓吹儿童文学,他说:“中国向来对于儿童,没有正当的理解,不过是将其当做缩小的成人,拿什么圣贤文章灌输……其余的一概抹杀。” …… 一连看到了一个多小时,程开颜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这篇论文逻辑缺陷可能出现在哪儿了。 这段时间他一直忙于从三大母题的方向解析着那几部经典作品,对理论和发展历史方面的著作倒是不曾看过。 一是,从三大母题的方向,依靠几本儿童文学经典著作去论述、证明论点,而没有一个确切的逻辑顺序,实在机械且简陋。 若依照儿童文学发展的脉络,依照各时期的特点去解析,这就相当于给论文增添了一具骨架。 二是,本理论与儿童文学其他理论上的相互配合补充,当然这不是论文的要点,只是作为论文末尾的补充和拓展。 “果然是留学归来的高材生啊!一语击中问题关键点,厉害我的姨!” 忽如其来的思路与灵感,让程开颜精神振奋不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