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声“乐意之至”绝非客套,而是发自肺腑的期待。 虽然他拥有超越时代的记忆,知晓未来食品工业发展的大方向,甚至能清晰地勾勒出解决“锁鲜保质”问题的关键路径。 但这些终究是宏观方向,真正要将其变为现实,将概念转化为可落地、可量化、可复制的工业化生产流程,每一步都需要扎实的科学实验、严谨的数据支撑和无数次枯燥的优化调试。 而这,正是周教授及其港岛理工团队的核心价值所在。 “好!陈生,有你这份决心和开放态度,我对我们的合作充满信心!”周教授伸出手,与陈秉文用力一握,“我尽快安排时间,带团队去你工厂实地考察! 让我们从一碗小小的糖水开始,共同探索传统美食工业化的无限可能!” 港岛理工学院一行,不但查明观塘厂加工用水的具体情况。 更是为陈记糖水未来发展找到技术外援。 这让陈秉文心情非常愉快。 “文哥,这下总算踏实了!”高振海长长吁了口气,“周教授真厉害,讲得明明白白。” 陈秉文笑道:“那可是港岛应用科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以后肯定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请到周教授......” 回到观塘厂时已是下午,出租车刚停稳,高振海便指着厂区入口处对陈秉文说道:“文哥,你看!那是不是记者?还扛着相机!” 厂门口,一个穿着记者马甲、脖子上挂着相机的年轻人,正踮着脚朝厂区内张望,手里还拿着笔记本。 陈秉文心里一突,目光扫过那个穿马甲的身影。 记者的出现出乎意料,是福是祸? 他脑中瞬间掠过无数种可能:是有人针对负面事件继续追打?还是有其他目的? “文哥?要不要......”高振海脸上带着明显的警惕,手甚至下意识地摸向车门开关,似乎想先下车把人拦住问个清楚。 他的想法很简单:刚摆平麻烦,又来记者,准没好事! “阿海,”陈秉文的声音沉稳地响起,及时制止了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我们正大光明做事,没什么好怕的。走,看看他怎么说。” 他推开车门,大步走向厂区门口,主动开口问道:“先生你好,请问找哪位?” 那年轻记者听到声音,立刻转过身,脸上带着职业化的笑容:“您好!我是《港岛商报》商业版的见习记者,林晓伟。” 说着林晓伟掏出名片,语速很快地说明来意,“是这样的,今天我在油塘工业区见到贵厂那份致歉告示和处理方案,觉得非常特别。 这种处理方式在港岛商界很少见,所以我想冒昧前来,想做个专访,不知是否方便?” “原来是林记者,幸会。” 陈秉文接过名片,大大方方说道:“我是陈秉文,这个厂的负责人。 采访没有问题,这次事件虽然是个意外,但确实暴露了我们管理中的不足,也促使我们进行了一些实质性的改进。 如果能通过您的报道,让更多市民了解我们对品质的坚持和处理问题的态度,倒也算因祸得福了。” 他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林记者想了解哪方面?我们边走边聊? 正好让您看看我们厂的生产。” 他没有带林晓伟去办公室,而是直接引向那套此刻正嗡嗡运转着的崭新工业级净水设备。 “林记者请看,”陈秉文指着那管道交错的净水设备,“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是我们这次整改的核心。” 说完,他朝一直跟在身边的高振海使了个眼色。 高振海秒懂,立刻从包里取出带着港岛理工学院印章的水质检测报告递给林晓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