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汉王李贲得到了大量的东洋武器。 叛军中,基本上都列装了东洋火枪,相对于大乾军队来说,火力优势很明显。 这些可都是新枪。 关东军为了能够重创西门堂,在汉王李贲身上下了血本。 很多武器都是免费送的,哪怕东洋火炮和重机枪,都是赊账给汉王李贲。 不过, 叛军获得东洋武器的时间不长,没有经过系统化的训练,战斗力大打折扣。 西门堂平时的训练,是全方位的集训。 不仅理论上的训练非常丰富,同时还需要进行实战训练。 所有的枪支弹药,都必须要熟练掌握,才能进入作战部队。 更何况, 驻守望江镇的可是西门堂特战团,几乎是精锐中的精锐,各种武器,样样精通。 并且从山东青州送过来的枪支弹药,都是经过严格的品控。 几乎每一门火炮,都要经过几道严格的检验,才能出厂。 最重要的是,西门堂使用的弹药,都是采用高爆的火药,效果比叛军使用的黑火药,爆炸力强大的多。 因此, 相同的武器,西门堂的子弹杀伤力,比叛军强了一个层次。 子弹和炮弹上的差距,在实战中最能体现出来。 西门堂的火炮几乎对汉王李贲麾下的火炮营,形成碾压。 并且在三公里和五公里之间的防线上,形成超强火力打击,杀敌无数。 随着西门堂不断的摧毁叛军的火炮。 整个叛军炮兵营的火炮,数量越来越少。 因此,对西门堂的威胁也越来越弱。 接下来的时间, 西门堂的火炮和重机枪形成交叉火力,一轮接着一轮的进攻,不断的打击靠近防线的叛军主力。 一时之间, 叛军的所有将领,内心非常郁闷。 为何同样的武器,西门堂的武器射程这么远,爆炸威力这么强? 最可怕的是,这么远的距离,精准度怎么能保持这么高? 由始至终, 叛军的炮弹就没有能够一次有效命中目标。 叛军火炮营在4.5公里的距离,再也无法前进一步,被西门堂的火炮死死压制住了。 郁闷归郁闷,西门堂的交叉火力,依旧没有减弱。 进入望江镇最后防线的五百米距离,受到的火力打击越凶猛。 因为西门堂的人数不多,只有三千五百人。 所以, 战线收缩后,反而攻击力变得越强。 一旦叛军靠近了望江镇,阵型会变得比之前更密集。 最重要的是,没有了地势的遮挡,重机枪和狙击枪等火力,能够将杀伤力发挥到极限。 五百米是最残酷的一道防线。 对于西门堂来说,这道防线比前面任何防线都要重要的多。 因为, 一旦叛军突破五百米的防线,进入三百米的距离后,就能对西门堂造成严重伤害。 所以, 叛军到了五百米的最后防线,哪怕想要继续前进一步,都变得非常艰难。 随着尸体堆积如山。 所有冲锋的叛军,都倒在五百米的防线区。 鲜血染红了地面,挖好的壕沟更是堆满了尸体。 重机枪的超强火力压制,打得叛军只能停下,伤亡不断的增加。 原本聚集的五千多人,不到几分钟的时间,一下子伤亡了一大半。 剩下的叛军,也都被打的不敢冒头。 直到此时,叛军一直都在挨打之中,反击的效果非常差,根本就打不到西门堂驻守的阵地。 这样一面倒的战斗,哪怕最勇猛的军队,也无法承受这样的结果。 更何况, 叛军的军队原本就是各地的府兵,江湖人物,土匪等乌合之众。 他们都是一帮老油子,打仗虽然非常勇猛,但是绝对没有多强的纪律性。 能够让他们一直坚持到现在,都没有溃逃。 其实并非因为汉王李贲的凝聚力,也不是因为叛军的纪律性。 一切的原因,是因为督军的重机枪。 汉王李贲自然知道自己麾下军队的德行,在开战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督军,威慑着所有发起冲锋的军队。 此时, 五百米防线的激战,变得非常激烈。 同时, 火炮的对轰,一直都没有停。 虽然双方相隔了几公里的距离,但是叛军的火炮一直都在掩护轻步兵和重甲兵的冲锋。 为了想要拉近距离,对西门堂的阵地构成威胁。 梁远行很想继续往前推进,但是每一次都被打得缩了回去。 终于, 叛军的炮兵营再次前进五百米,进入到四公里的阵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