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加印! 加印! 买到书的读者第一时间就翻看起来,然后他们就看到了—— 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被命运碾压过,才懂时间的慈悲。 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能够替代的。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生的终止不过一场死亡,死的意义不过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 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 我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现实紧紧控制,我明确感受着自我的分裂。 检验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把时间放在了哪儿,别自欺欺人;当生命走到尽头,只有时间不会撒谎。 《活着》全文12万字,快的话三个半小时能看完,慢的话八个小时能看完。 看完后,很多人或是怔怔不语,或是泪流满面,被书中朴实的文字所打动。 这本书,真的! 太震撼了! 一幕幕的悲剧,粉墨登场般罗列在读者面前,让人看见了人生悲苦,看见了底层人民的乐观和坚强,看见了生命的柔韧,看见了命运和岁月那不动声色的力量。 尤其是书封上的两个字:活着。 太贴主题了! 不是生活,不是苟活! 就是活着! 书中,成丞沉重冷静的描述却字字见血。 原来,他拍的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吗? 从书的质量来看,能拿下坎城三个大奖,似乎是实至名归啊。 微博上。 “这本书太牛了!“伟大”这个词在这本书面前也显得渺小。” “好书是什么?一口气不带喘的读完,就是!”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这是一本让人看完会无言沉默良久的书,看到165页家珍死的时候自个儿在马路边就hold不住眼泪了,太惨了!” “看完了人不得劲一整天,感觉人都快“抑郁”了!朋友你想我死吗?” “为什么这么惨啊呜呜呜呜!看完之后哭得眼睛都红了,我要在大腿上写一个惨字!” “看完以后他妈的呼吸困难!!!” “心里压的很堵得慌的难受。” “我看的过程就已经痛哭流涕了,看完后我开始疯狂安利!太好看了真的!” “你安利是想拖别人下水吧?” “明天把书我就把书借给我前桌我同桌看我后桌看,大家轮流难受!谁都别想跑!” “蛙哥自己是乐子人,却写那么惨的给我们看。” “能写出《活着》的人,你以为他的精神状态有多好吗?不然怎么写出这么让人抑郁的书。” 但是也有人给出差评,说这是“刻意堆彻的悲剧”、“生硬得把所有悲剧杂糅到一起”、“为了写苦难写苦难”、“消费苦难”等等。 但很快,就有作家站出来为成丞张目: “2022年,国产电影电视剧还是什么狗屁不通脱离实际的爱情青春。主角永远都是在帝京魔都余杭的月薪3000的实习生住着180平米的房子天天吃着外卖喝着星巴克就连零食都是三只松鼠,然后遇到了富二代或者白手企业家带她(他)飞。 要么就是中年夫妻一个摆烂一个工作养两三个孩子,男的喝酒小烧烤,女的瑜伽旅游美容一个不少。 这就是现在的电视剧电影剧情,男的女的都漂亮,都不缺钱,都不缺房子,就整天谈恋爱。 把中产以上家庭冒牌顶替社会底层人民,按头说他们是普通人,是凡人,这些编剧导演们已经尽力在想象底层人的生活了,可就如同普通人想象不出有钱人能有多快乐一样,他们也想象不出来普通人的生活有多艰辛。 所以说《活着》这样的作品哪里是堆砌悲剧!相比那些悬浮矫情的玩意儿,我们更加需要《活着》这样的作品! 而且还不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