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然这一票也不是白投的,老谋子女儿张沫要去纽约大学电影学院,需要纽大知名校友李桉的推荐信。 所以这个私下里的交易,就是你投我一票,我帮你把女儿弄进纽大。 看,这就叫公关。 “这才只有1票啊!” “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 陈瑾查着这个评审团中“唯一外人”的履历,其他人都是白人。 一查不知道,这个伊朗导演很有来头。 两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得主,柏林金狮,戛纳评审团……除了威尼斯没入围过,柏林和戛纳属于常客。 有点评审团常务副主席的节奏,应该是很有话语权的一位。 “要是搞定了这家伙,得奖的概率应该很高!” 别看是个外来和尚,奖项就说明一切;他要说我看好《金陵十三钗》,评审团主席迈克·李肯定得给三分薄面,再加上柏林话事人迪特的看好,他安插的3-4个傀儡,随即也会附和。 这样说不定,其他人冲着张一谋的面子,就直接投了。 他是有左右奖项这个能力的。 其他评审团成员要么资历不高,要么傀儡,演员也怕得罪导演,但他可以发话。 这就是“常务副”的威力。 “迈克·李不知道老谋子认不认识?” 陈瑾跟张一谋发了条信息,问了下评审团成员的情况。 人在帝都的张一谋刚刚睡醒,看着手机上跳出的短信,显然知道陈瑾在打的什么主意。 “我跟他不熟,电影节见过几次!” “不过,明年的魔都国际电影节,会有关于他的电影主题展,艺述英国单元!” “要不,我帮你跟上影负责人打个电话问问?” 在以前,这种事张一谋肯定是不会上心,因为有张卫平。 电影的公关等等,都是通过他去操办,这个人结交人脉是个高手,唯一的缺点就是抠门,不舍得砸钱。 不过他公关的路子是很正确的,就是找说得上话的。 譬如电影节拿奖,他不会找评审团成员,而是直接找影视公司负责人。 资本方跟电影导演、演员都有合作,看在“金主爸爸”的份上,这些评审肯定会有让步。 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但就因为不舍得砸钱公关,很多时候都搞砸了,老谋子也没能拿几个奖。 再之前,70-80年代,那是因为影片质量真的过关,外加北电跟三大的融洽关系,当时国内引进了不少欧洲电影,还有学习资料等等,所以属于蜜月期。 这才有了华夏第四、第五代电影人电影节的纷纷崛起。 可随着新千年互联网的发展,外加电影业的蓬勃,商业电影大行其道,使得三大电影节越发的“重要”! 这种重要,就是流量和资本。 电影业需要三大来包装艺术,所以导致了三大背后的商业运作越发频繁。 公关也在那时候应运而生。 身为见证过三大这种变化的张一谋,可太清楚这背后的交易。 所以陈瑾说要让《金陵》拿奖,他也没反对;而且,《金陵十三钗》跟他以往拍的电影都不同,这部影片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国际上,看到大屠杀。 最好,在日本贴脸输出,直接上映。 为此原本的时间线,他带着张卫平去了好多电影节,就是为了把《金陵》的日本发行权卖掉,希望找一个靠谱的买家。 “张导,麻烦吗?” 陈瑾有些不太好意思,说好了他来处理公关业务,到头来还是得靠老张的面子。 因为他知道张一谋这个人,轻易不怎么去求人。 这是张一谋的性格。 “不麻烦,正好前几天上影那边跟我电话,想让我担任明年的评审团主席!” “……” 这就是江湖地位啊! 陈瑾瞬间感觉,自己这2年虽然名气很大,但电影圈的人脉,是真没结交几个。 好不容易拿了个威尼斯影帝,其实认识的人也不多。 这圈子,还是得多结交点人的。 有时候确实能派上用场,当然老谋子这种不太喜欢结交的,是凭借自己的辉煌履历,很多人都会来巴结他,这水平又是另外一个段位了。 目前的陈瑾,肯定是属于多注定结交别人为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