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boss,收购谈崩了!” 《杀手:龙》的片场外,汤姆·奎因一脸无语的朝哈维汇报着。 他是真被刚刚陈瑾的那番话给整抑郁了。 “为什么?” 哈维很是不解道。 “这家伙就是个疯子!” “他开价3000万美金!” 哈维:“……” 他是真被这数字给吓了一跳,3000万? 要知道他派汤姆·奎因去谈的《金陵十三钗》北美发行权,心里的预想数字最高也就300万美金。 超过这个数,就没有购买的必要了。 这混蛋,开价3000万? 想钱想疯了吗? “这价格,我觉得没有任何谈论的必要!” 汤姆·奎因摊了摊手,哈维冷冷一笑:“汤姆,回来吧,这不是你的错,这个bitch是个吸血鬼,比之前一谋合作的那个张还来的贪婪!” 3000万? 都够买10部电影了。 去他妈的金陵英雄,放在手里烂掉吧! 哈维在那祈祷着。 “boss,真的抱歉,我其实很想促进这笔交易!” “但这个chan,跟我们认识的所有华夏人都不一样,他很强势!” 很多华夏人对好莱坞是非常崇拜的,也很客气。 只有陈瑾,在他看来很是傲慢。 “他应该不想卖给我们!” 哈维在那猜测道。 汤姆·奎因摇了摇头:“不,恰恰相反,他很想出售,我差点就被他说服了,但最后的价格,确实是我没想到的!” “哦?” 哈维调整了一个坐姿,拿起女助手剪的雪茄抽了一口,淡淡道:“说说看,那混球都说了些什么?” “首先,是配音!” “他说已经在制作《金陵英雄》的英文配音!” “是个聪明的家伙!” 哈维挑了挑眉,好像这是他认识的所有华夏电影人之中,第一个主动做英文配音的。 用他们的话来说,北美市场太不好估测了,配音需要很大一笔钱,他们赌不起。 所以,一般都是购买的海外发行商,自己找人做配音版本,而有的发行商也不敢赌北美票房,索性就只上英文字幕,这个几乎不需要花多少钱。 字幕是最廉价的,包括《英雄》、《卧虎藏龙》,北美院线提供的都是英文字幕版本! 发行商自己做英文配音的太少太少了,更遑论制片方;因为这个配音的制作周期非常长,快的话也要2-3个月,很多发行商是等不起的。 而且,配音其实也很鸡肋;哪怕你看似讨好北美观众,他们其实对外语片也不太感冒。 除非有他们想看的点,例如《英雄》有李联杰,《卧虎藏龙》则是奥斯卡。 这样哪怕上字幕,很多人也会去看的。 这是很多电影人,包括华夏和北美都认可的一个答案。 花大价钱做了配音,对票房提升作用不大,反而白花钱;好的电影,哪怕只有字幕,北美老外也会去看……这是一个深深的误区。 只有哈维这个老狐狸,他做过配音DVD的人才清楚,外语片的配音版本,在音像市场有多受欢迎。 这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暴利。 如果《英雄》和《卧虎藏龙》一开始就有配音的话,他不敢想象北美和音像租赁市场得卖的有多爆炸。 对很多大热电影,配音就是王炸。 没人气的影片,确实配音和字幕没多大区别。 “《金陵英雄》有贝尔,这就值得配音了!” “还有日本人……” 哈维思索了下,沉吟道。 该说不说,站在一个电影人的视角,他很清楚《金陵英雄》是一部国际影片,不仅仅只是因为拍摄有很多国家的参与;而是大屠杀就跟《辛德勒的名单》一样,是一个多国参与的历史。 “嗯,这点他也说了!” “有贝尔,配音版就值的!” “但fuck这也不值1000万,他以为配音版就能在北美玩得转吗?” 北美票房最重要的,不是电影质量,也不是配音,而是发行渠道。 六大的发行渠道。 哪怕一部烂片,要北美4500多家影院同时开画,最终的票房也不会太差;但这需要获得几个院线boss的同意才行,不是什么电影,都能获得这么多影院同时上映的。 《卧虎藏龙》一开始就16家试水,也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北美逆袭,拿下了1.28亿美金,以至于《英雄》开画就达到了2000家影院。 这是韦恩斯坦的手笔。 同类型各家院线经理有这个信心。 哪怕六大的影片,要获得这么多院线的支持,也是需要一家家看片会搞定的,你得让院线经理感觉你的电影有潜力,他才会给你排。 北美一切向钱看,你影片能赚钱就是老大。 《金陵英雄》没有市场验证,谁会给你排片? 这不像国内,搞定了中影或者博纳,剩下的交给他们就行了。 “当然,这只是一点!” “他跟我分析了一谋电影在海外的市场,除了三枪,确实反响都不错!” 这韦恩斯坦也有发言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