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就是因为金球奖和奥斯卡在奖项上的诸多重复性。 就像《卧虎藏龙》、《寄生虫》……重叠率就是这么高,妥妥的大热门。 而事实上张一谋也猜测的没错。 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同样是《一次别离》,而且对方还入围了个最佳剧本。 《金陵》这种没经过电影节验证过的,要从这样一部电影手中拿过最佳外语,基本上等同于痴人说梦。 “看来,小伟之前的公关策略都是错的……” 张一谋想起前几年跟张卫平的合作,就不由得叹息了一声。 浪费了自己十多年的冲奥时光啊! 暴发户和陈瑾这个电影从业者,确实没法比。 张一谋一直醉心拍摄没错,但不代表他不知道张卫平的某些操作。 他无非是想要钱,想用人脉帮自己买个奖,但出的钱太多又肉疼,所以每次只能在交易影片的时候,跟发行商签约相关的合同。 韦恩斯坦又不是傻子,他肯定不敢在奥斯卡金球上打包票,入围倒是容易。 所以张一谋才会入围这么多次,但一次都没夺魁。 原因其实还在于张卫平身本身。 想得奖又不想花大钱,老外谁搭理你? 韦恩斯坦他是要赚钱的,不是慈善家。 而现在,别看陈瑾年轻,但他的策略,跟《一次别离》不谋而合。 提前一年在三大奖上刷脸,如果成功拿到奖项,金球和奥斯卡的得奖概率将会大大提升;北美也是会参考三大风向的,尤其是佳作。 如果三大没闹出动静,那基本上冲奥也不会太理想,公关可能也是白花钱。 所以,三大奖就变成了关键。 张一谋因为拿过多次,也没怎么把三大放在心上,但现在三大的影响力跟之前也不能比;在北美的影响力大增,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亚欧板块。 世界大融合这几年愈演愈烈,后世别看地缘抵制,但全球电影圈都倍感压力,更是全都一起抱团取暖。 反而三大和奥斯卡金球连接的更加紧密。 所以陈瑾看到这些未来新闻后,才会把最大的期望,放在柏林电影节之上。 成功那就属于超级捡漏。 不成功大不了走原本路线。 怎么着陈瑾都不亏。 老谋子之前还有些芥蒂,但现在看了《一次别离》的成功后,颇有种大彻大悟之感;搞了半天,还是重回之前的老路,但跟以前单靠刷脸和作品硬杠三大不同的是,他现在有陈瑾帮忙运作北美的事宜。 这个新的“合伙人”,可比张卫平好多了,压根不干涉他的生活和电影,跟个甩手掌柜没什么区别。 “这小子,也不知道啥时回来?” “预售也没几天了!” 张一谋在那嘀咕着,戴着眼镜掏出手机,就给陈瑾发了条信息。 《金陵》这几天的宣发也已经全面上线。 从全民大年初一看电影,到张一谋国内第一投资大片新作的隆重上映,现在又开始投放《金陵十三钗》关于十三个风尘女子的宣传片花,还有贝尔的一些拍摄花絮、采访。 每过一周都是新的一轮狂轰乱炸。 这期间除了春晚和郭德刚之外,就属《金陵》和春晚看电影的热度最高。 而随着这样的一种持续宣发,网上的观众居然主动的询问,《金陵》什么时候开售。 很多人都想要抢大年初一的电影票。 好歹是第一次春晚看电影,网友们还是挺激动的,尤其是女生,被陈瑾之前的宣发套路,锁定的死死的。 都是那套带男友、家人去看电影,而后聊聊的朋友圈晒票根行为。 嘀嗒和聊聊最近的互动也很不错,抓住这一波过年的泼天流量。 所有陈瑾亲近的人,其实都在期待着他的再次归国。 这一次《金陵》没有提到他,但谁都清楚,这部电影有他的深刻烙印。 电科投资、男二号、谋男郎……诸多的头衔,让人不想起这个男人都不行。 而这两个多月陈瑾刻意的低调,也让网上对于他的讨论,降到了最低点;这种自主的冷却,金马奖的风波也成为了过去式,剩下的……可能就是对他主演的这部《金陵》,网友的诸多猜测。 有人说他在《金陵》中饰演一个军官,风头盖过男一号? 有人说,这是陈瑾第一次不担任男一号的电影,不可能比得上全球知名的好莱坞巨星,男一号的贝尔! 反正众说纷纭,而《金陵》也在这样的一种沸沸扬扬热度之下,开启了华夏第一次春节档的预售。 陈瑾,同样在关注这个标志性的事件。 纵观华夏未来的所有电影,预售的纪录,都是由春节档创造的,无一例外。 华夏人有一种天然凑热闹的趋势,他们喜欢参与一种新兴的时尚。 春节看电影,在炒作和宣传之下,就是今年最大的时髦! 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其实都想要……参与一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