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金陵》的后期走势,超出了张一谋和陈瑾的预料。 不过陈宿也分析过。 之前电科的宣发其实是非常好的一个促进作用,大屠杀热度满满已经开始转嫁到电影上面。 当一件事讨论的人多了之后,有一部相关的电影正在热映,肯定是有观众会去看看了解下的;这是人之常情。 之前或许是因为春节的缘故,热闹喜庆的日子里看这样的电影不好,但春节过去了,《金陵》就开始复制原本时间线里的那种长线走势。 而且,这一世可比原本动静大多了,所以导致《金陵》上映半个月的周末,依旧可以砍下单日半亿。 至于《碟中谍4》,也吃了春节档的红利,第一天票房1.38亿,超过了《金陵》的1.08亿,上映8天,拿下5.7亿票房,显然要比原本的时间线票房更好。 甚至,最终可能能摸一下10亿的天花板。 这当然跟陈瑾的蝴蝶效应分不开的。 前年双十一《失恋33天》的线上线下营销,导致了互联网购票的彻底爆发,比原本的时间线早了一年的时间;这样的整体行业大势,让华夏整体的票房市场盘崛起,要比同时段好20-30%! 也就是说,如果原本2011年的年度总票房是131亿,那实际上,去年的总票房电影局刚刚汇报了数字——159亿,正好是比原本多了20%多。 这多出来的20多亿,正是嘀嗒美团这些团购网站、手机app提前出世的功劳。 智能手机当然也是功不可没。 而这都是互联网购票带来的红利增速。 原则上来说,所有电影其实都是获利的。 当然,票房原本大卖的,获利最多。 按照今年原本的时间线,2012年华夏年度总票房为171亿,今年原本才是互联网购票的爆发年;而现在,可能200亿都打不住了。 《碟中谍4》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种种,再加上春节档的营销,所以超过原本的50%应该在正常范围。 原本它的票房是6.7亿,现在10亿也大差不差。 《金陵》,因为有营销和陈瑾的春节档手笔加持,所以才能翻倍甚至更多。 “嗯,马上超过《阿凡达》,位列影史第二!” “好的话,15亿也不是没可能……” 一切,得看柏林电影节的最后一天。 今明两天,应该是《金陵》最后的辉煌了,今天《金陵》还能拿半亿有点悬。 下周就开始正式进入单日千万级别,好的话2000万+,差的话1000万出头,一周最多也只能拿下1亿左右。 再下周,5000万都悬。 《碟中谍4》也差不多,比《金陵》应该稍微好点。 “可以了,我在开拍前,别说15亿,10亿都没想过!” “5亿我就觉得很满足了,哈哈!” 张一谋在那笑着。 老谋子这辈子都没拍过上5亿票房的电影,最高的还是《山楂树之恋》,3.23亿。 其余的都在2-3亿的票房之间浮动。 这倒不是说他之前拍的电影不行,而是华夏的票房市场,也是这两年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一年一个台阶,在那飞速攀升。 张一谋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 “不说远,就说2年前吧,你跟我说《金陵》这部电影能票房15亿,打死我也不信!” “太快了!” “前年阿凡达13亿的时候,华夏整个电影行业都很悲观,全部都是看衰的,包括我在内……一帮影评人说华夏10年内都没有电影可以超过这数字!” “嘿嘿!” 张一谋咧嘴一乐,用手比了个2的数字:“这么快就超了,而且有2部!” “这是振奋市场的好消息!” “我们华夏,终于也有破2亿美金的电影了,这在北美,也是不多见的!” 张一谋这种始终坚信华夏电影能起来的人,其实也对市场不太看好。 哪怕到现在,他吹牛逼都还拿北美对标。 他骨子里,现在依旧应该是觉得,华夏的市场比不过老美。 2亿美金都说的这么战战兢兢。 他要是知道未来有部22亿美金的,不得直接跪下。 估计做梦都不敢这么想。 毕竟他内心觉得战无不胜的好莱坞,单市场最高也才9亿+美金,而且是北美两个国家加拿大和美国加起来才有的数字。 凭什么华夏可以超过这个数? “张导,远远不够!” “国内的票房市场,远远都没挖掘出来呢!” 陈瑾看飞机起飞还有一会,在那道:“我们对比分析啊,《金陵》到现在,国内的观影人数都还没超过5000万,华夏人口可是有14亿,要是有1亿人进电影院,你想想有多少票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