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改编成了华夏的版本,那陈瑾也必须改变一些行为准则和习惯。 “或许,这一趟探望之旅,对我演好这个阿瑾的角色,也很重要!” 陈瑾越发理解了很多表演学方面的理论,像什么‘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这在表演课里面,也是很经典的论断。 很快,带着思念和角色的感悟,陈瑾终于到了外公外婆所在的村子里。 老两口早就知道了陈瑾要回来,整个村子都有些轰动了。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大明星。 虽然二老不喜欢出门,但外孙上了春晚这种事,三里八村的老乡都知道了。 这种事都不需要刻意出去说,因为陈瑾小时候,每个周末都是在这里渡过的,村里面的人看到电视广告或者报纸上他的形象,都会认识。 哪怕觉得眼熟的问一声,久而久之村子里就会传开了。 “哟,苏家的大明星回来了!” “阿姨好……” 陈瑾认得对方,小时候他基本上跟这个村子里很多的同龄人都会一起玩,所以跑遍了整个村子。 每家每户其实都认识他。 “诶,你好你好!” 没有跟粉丝一样热情的迎上来要签名、尖叫这些,每个人的眼中都只是带着一抹好奇。 最多就是到家里面来围观。 所以陈瑾的车刚刚驶到外婆家门口,就被村里面的很多人给堵住了。 好多人围在那,外公外婆看上去也很开心。 “阿公,阿婆……” 陈瑾大声喊着。 外婆喜欢干点农活,水泥场上晒着她拣的黄豆,今天外孙来了,那肯定是要迎接的。 而陈瑾外公则是看电影,要么听苏城评弹,不过今天日子特殊,坐在门前水泥场前跟村里面人聊天。 看到陈瑾的车子后,早就已经迎了上来。 二老看上去身体还很好,没什么老态,主要年龄都不到70,放未来可能还没退休。 “身子骨倒是壮了不少!” 外公拍了拍陈瑾的肩膀,他外婆早就已经抱上来了,一个劲的瑾瑾亲囡囡啥的,昆城这边的方言偏向于沪语,老一辈对外孙外孙女隔一辈格外的亲昵。 小时候陈瑾被他妈打,都是外婆护着的。 可能是因为拍戏或者角色、剧本代入的缘故,这一次陈瑾的感受格外不同。 放以往,要被外婆这么抱着,他肯定不好意思。 现在还搂上了,把二老迎回了家里面。 “诶唷,玉芬啊,外孙孝顺的!” “这大外孙有出息了哇!” “一个人特意回来看你们噶……” “前几天我还在电视上看到他了呢,比电视上都好看……” “……” 村里面的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年轻人和孩子都凑着头眼巴巴的看着,好多人显然还想上来合影。 有的人踮起脚尖,整个苏家门口全是村里面的人。 陈瑾倒也没拘束,认识的都喊了名字,该发烟发烟,小孩给点零嘴。 最终等乡亲们散去后,他才坐在水泥场前,跟外公外婆聊着天。 外公叫苏茂祥,祖上几代都是农民,几个子女倒是个个挺有出息,考上了大学,做生意做老师做公务员的都有,而外婆陈阿妹也才小学毕业,厂里面上过班,也跟着一起干农活。 二老可以说是操劳了一辈子,虽然现在条件改善了,但很多大半辈子坚持的操劳事,还是一直在坚持着。 有时候突然不干了,还会不习惯。 陈瑾尽量做到的就是理解。 陈阿妹虽然没有《姥姥》里面的明珠老太太有文化,有气派,但婆孙相处的过程其实是差不多的。 “晚上你舅舅他们都回来,要吃点什么?” 外公在一旁突然问着。 “都可以,你们做的我都喜欢!” “你这孩子!” 陈阿妹自从陈瑾回来后,就一直抓着他的手不放,她这辈子就喜欢这个外孙。 因为小时候亲生带到大的,其他几个儿女的孩子,都没怎么带过。 陈瑾没跟二老说最近在拍一部《姥姥》的电影,他们也没问,只是聊一些有没有女朋友啊,最近吃的好不好这种话语……对于他们来说,工作这些事可能太过遥远。 外孙孙女过的好不好吃的饱不饱穿的暖不暖才是关键。 陈瑾试图在聊天的过程中,观察二老的一种状态。 这种细微的表情,包括他自己的,更是他表演之中缺少的东西。 一种叫绝对的细节把握的成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