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基本生理结构:泰坦共生菌(疑似) 该怪物呈现高度复合型生物结构,由主体菌核和共生生物群构成。 高48-52米,基部直径350-400米,整体呈圆锥形结构。 至少存在三层功能分区: 表层堆积层(4-6米厚):主要由腐殖质泥土、密集真菌组成,表层相对疏松,里层相对紧实坚固。 次级装甲层:由高密度几丁质(疑似)组成的鳞甲层,为废土怪物常见结构。 核心活动层:节肢生物层(疑似),为怪物本体。】 【攻击手段: 含毒气溶胶(包含氰化氢、硫化氢、光盖伞辛及其他有毒物质) 喷射孢子团(含酸性消化酶) 物理吞噬(待验证)】 【作战计划: 采用密集炮火覆盖方式抛飞堆积层,使用大口径穿甲武器对本体造成杀伤】 095工事内,逃脱险境的陈剑按照惯例将有关二级怪物的信息更新到了PDA上,而就在信息更新的同时,负责组装电磁炮的雷杰也已经完成了他的工作。 看着被架设到猛士六代遥控武器站上、替代掉臂盾近防系统的电磁炮,陈剑开口问道: “怎么样,这玩意儿能用吗?” 听到他的话,雷杰摇了摇头,回答道: “不一定好用,但我们必须得用。” “这门电磁炮应该说是经典设计,采用的是无装药弹头,这玩意儿对刚体的穿深还不错,但对泥沙、流体的穿透效果不佳。” “针形弹头的稳定性一旦被破坏,很容易发生偏转、扭转,穿透性能会大幅下降。” “而倒霉的是,这头怪物身上披的就是‘近流体盔甲’。” “如果采用电磁炮直射,不要说打穿,想造成有效杀伤都很困难。” “所以,我们必须先摧毁怪物的表层装甲。” “这就要用到152炮、107火了。” “我们需要有人操作152炮对怪物进行一轮急速射,尽可能抛飞它身上覆盖的堆积层。” “暴露出怪物本体之后,再用电磁炮一锤定音。” “好消息是,这门152炮不是我们以前的那种老旧的66式,虽然还是34倍口径炮管,但我看药室、装弹结构、炮管材料似乎都是有所改进的,在射程和精度上应该都有所提升。” “如果能保证炮弹落点误差在20米之内,效果应该是足够用了。” “不过,要实现这个目标,恐怕还真是有点难。”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