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育种、嫁接、施肥、除虫. 而很显然,在进步的并不止他一个。 第一个计划结束时,借助大型机械的帮助,人口达到1200人的帝都基地已经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 这一年过年时,众人第一次吃上了自己种植的小麦打出的面粉。 王赫吃了38个饺子,回到工事休息之前,他让通讯员帮他去找找还有没有没过期的健胃消食片。 但很显然,通讯员没找到。 所以最后,他是忍着肚子的不适睡下的。 这样的不适并没有影响他的心情。 在按照惯例汇报完核工事的维护情况后,他对那头的通讯员说道: “生活也是好起来了,饺子都吃上了。” “现在咱们有1200人,如果顺利的话,一代之后就能发展到5000人左右了。” “二十年?或者最多30年?” “只要生产力能跟上,搞不好100年之内,我们就能发展到千万规模了。” “恢复文明也没那么难啊,对不对?” 他还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而似乎,事情的发展也正在按照他的预期进行。 第一个计划顺利完成之后,紧接着就是第二个计划。 工业规模开始扩大,借助001工事留下来的技术和设备基础,帝都基地迅速实现了初级工具的自给自足。 他们开始自产蒸汽机、发电机、以及简易的内燃机,并制造出了大灾变之后第一辆履带式的蒸汽机车。 虽然这台蒸汽机车的动力远远不如那些大灾变前的专业机械,但所有人仍然为此而欢欣鼓舞。 王赫还是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他时常跟其他队员轮换,但犹豫他日渐增长的专业性,他值守地周期也越来越长。 2053年的时候,他结婚了。 随后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了,他有了4个孩子。 但,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他的情绪突然变得低沉。 基地内开始出现了异常。 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一般,那些原本正处于青壮年的人们,发现自己正在快速衰弱。 王赫同样如此。 他忧心忡忡地给通讯员发去了信息。 “.我觉得我也快不行了。” “我没病,但是身体快扛不住了。” “我才40岁啊不应该这样的。” “老大也才39岁,但是昨天他死的时候,我看他那张脸,就好像六七十岁的老人一样。” “你说,这会是某种疾病吗?” “如果不是疾病,有没有可能,这是辐射的后遗症?” 他提出了问题,但这个问题却没有得到答案。 在接下来的3年里,帝都基地的人口锐减。 不只是他们,其他所有他们能联系上的基地,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于是,重担压在了帝都基地的头上。 001工事里储存着许多高精尖的医疗设备,而在发展过程中,他们本来也收集了帝都城内的大量设备。 第一阶段的实验开始,这个时期内,帝都的工作中心,完全转向了“探索衰老原因”这一件事情上。 解刨,实验,研究,论证。 这个流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但最终,他们也没有得到答案。 人口仍然在减少。 2058年2月,王赫死在了他的岗位上。 他给通讯员发的最后一条消息,只有一句话。 “还有没几天就要过年了,你今年一定要替我多吃几个饺子。” 在他死后,新的队员接替了他的位置。 这名队员似乎并不像王赫一样喜欢跟通讯员聊天,但从他发出的只言片语的信息中,却仍然暴露出了庞大的信息。 人口减少的速度越来越快,平均死亡年龄越来越低。 从最开始的45岁左右,到2075年时,已经降低到了37岁。 基地的人口暂时还没有因此而停止增长,毕竟这个死亡年龄,还没有威胁到生育年龄的区间。 但是,教育已经变得逐渐难以为继。 年轻人越来越多,幼年的儿童也越来越多,知识和经验的传递变得越来越困难。 而也就在这个期间,在第5个计划进行时,一项新的策略被提上了议程。 由脑机主导的“沉浸式式教育”被启用,目的是为了尽可能提升教育的效率,降低知识传递的压力。 这样的策略显然起到了效果,但副作用也相当明显。 不少人出现了精神方面的问题,可由于这些问题相对轻微,基地的决策层也只能选择将其视作必要的代价。 可惜的是,即便如此,滑落的趋势也没有被扭转。 帝都基地的第三十年,基地人口首次出现了滑落。 近6000人口的基地,在一年之间减员了500人。 情况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