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以,他接下来必须在未知的时间内,尽快掌握兵权! 想到此,他不禁叹了口气,抬头看向窗外,喃喃道:“老夫子,希望你能尽快……” 次日一大早。 宁辰再次乖巧地坐在龙椅上听着百官议政。 随着一件件、一桩桩国情军政上奏,他的内心已然十分不爽。 西北前线要钱,国内灾区要钱,水利工程要钱,百官俸禄要钱…… 可纵使百姓苛捐杂税已然猛如虎,但国库却愈发空虚。 钱到底去哪儿了? 可笑的是,百官竟无一人提出这个问题。 而面对没钱的问题,绝大多数人争来争去,无非也就是如何冠名堂皇地巧立名目增加税收! 宁辰无奈,这大宁王朝当真是烂透了! 就在众人争执不下之际,户部尚书赵思文站了出来:“启禀娘娘,老臣有一个办法,可缓解国库之虚,至少可以先把前线所需填补上!” 太后皱了皱眉,道:“是何办法,速速说来!” 赵思文道:“捐官!” “捐官?这是何意?”太后疑惑道。 宁辰却不由得心中一怔:靠,你说的这捐官不会就是那个捐官吧…… 赵思文一本正经地解释道:“如今大宁百姓能上交的税银越来越少,就算我们此时再想办法增加关税,只怕短时间内也难以填补国库之空虚!” “既然老百姓拿不出钱,那就让民间的有钱人拿钱出来。” “而所谓捐官,就是允许民间百姓通过捐钱纳财获得官职!” “从七品官吏开始,每往上便需要捐更多的钱才能获得官职,当然,能卖给他们的自然只是些闲官散职。” “如此一来,定会有不少人踊跃捐钱,也不会影响朝廷重要官职。” 对于这个新颖的设想,不少人都发出了惊叹声。 赵思文也愈发得意:“老臣这也是受到陛下利用寿辰赈灾的启发。” “除了捐官,还可以缴纳议罪银,也就是官员犯法,或者百姓犯法,只要不是罪大恶极者,都可通过缴纳保释金,来酌情减免罪行!” “如此一来,臣保证,国库空虚很快便能得到填补!” 此言一出,朝堂上瞬间爆发出了震耳的议论声。 宁辰皱了皱眉,看着赵思文那得意的神情,他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 妈的! 果然不管什么朝代都有翻版“和珅”! 你这哪是要填补国库,你这简直就是要加速大宁的灭亡! 太后似乎也有所犹豫,她看向半眯着眼,面无表情的宰相宋国忠,问道:“宰相,你觉得如何?” 宋国忠上前一步,拱手行礼:“老臣觉得此法可行!” 闻言,一众朝臣又纷纷站了出来附和道:“微臣附议!” 宁辰彻底无语了,这都是些什么鸟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