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很明显,云瑶是在钓点上,是下了功夫的,特意给他挑了一个好的钓点。 而后,他用指尖蘸了蘸海水。 水温大约22.7摄氏度,比表层低3度,说明水下有上升流带来的营养盐。 他抓起主办方提供的虾饵,突然瞥见饵盒角落趴着只指甲盖大的沙蟹,蟹钳上还沾着荧光绿的藻类,这些鱼饵都还算不错,只是和自己制作的鱼饵有明显的差距。 和林宇做着同样动作的还有王通和陆闯,而其他人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抛线下竿了。 从这里也能看得出来,除了他们三个,其他人都不专业。 因为合格的钓手从不会盲目下竿。 林宇屈指弹了弹水面,涟漪荡开时映出海底的褐黑色礁群。 这片水深约8米的海域,礁石缝隙间正有银光闪烁:那是豆娘鱼群在穿梭,而它们身后三米处,几道青灰色影子时隐时现,那是六线鱼在追猎。 他将手指插入海水,23℃的水温让指尖泛起微凉,这种温度下,近海的鲷科鱼类最活跃。 “就钓黑鲷。”林宇喃喃自语。 虽有暗流可能引来大鱼,但近海沙质海底的食物链层级有限,贸然追求大型鱼只会浪费时间。 而这场比赛,并不以所钓鱼的大小论输赢。 所以,林宇做出了见最正确的判断。 他抓起主办方提供的虾饵,这种带着海水咸腥的饵料最对黑鲷胃口。 钓组入水的瞬间,林宇看见王通的浮漂已稳稳立在水面,而陆闯的钓线正以45度角切入水中,三人的动作如出一辙地精准。 王通将虾肉饵挂在鱼钩上的动作突然停滞,目光越过粼粼波光,落在林宇身上。 只见那年轻人赤脚踩在渔船甲板上,褪色的牛仔短裤卷到膝盖,露出被海风晒成小麦色的小腿。他正半蹲着,手指如穿梭般灵巧地调整着鱼线长度,手腕轻抖间,鱼钩便精准地落在暗流交汇之处。 这样行云流水的专业动作,让王通镜片后的瞳孔微微收缩,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场比赛除了自己,竟还有人如此深谙海钓门道。 尤其眼前这个一身农民打扮的年轻人,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原本他还以为是个来凑数的菜鸟,此刻却不得不重新审视。 面对王通投来的诧异目光,林宇只是唇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点头示意后便将注意力完全投入到钓鱼上。 他将不大的虾饵挂上鱼钩,双手紧握鱼竿,腰部发力,手腕轻扬,银色的鱼线划破空气,带着鱼饵精准地落入提前观察好的钓点。 随后,他稳稳地握住鱼竿,调整角度,使竿身保持在最佳的受力状态。 没过多久,平静的鱼线突然开始剧烈晃动,林宇的掌心立刻感受到了来自水下的拉力。 他屏息凝神,敏锐地捕捉着鱼咬饵的节奏,就在那股拉力骤然增强的瞬间,他猛地扬竿,手腕翻转,动作一气呵成。 一条泛着金属光泽的鱼破水而出,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闪亮的弧线,重重地落在甲板上,鱼尾拍打着木板,溅起细碎的水花。 这是整个比赛钓上来的第一条鱼。 周围船只上的选手纷纷投来目光,然而当看清这条鱼不过巴掌大小,众人先是一愣,随后便笑着摇头,重新将注意力转回自己的鱼钩。 陆闯笑得前俯后仰,冲林宇喊道:“我说兄弟,你这可是头鱼,不过也太小了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