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京都,宰相府。 户部尚书白莲冷哼一声。 “哼,真以为他转了性,成了明君,没想到依旧如此昏庸。” 一位大臣随之附和。 “是啊,从把流民撵到唐国,这本就是荒唐之举,现如今又因此事,要与唐国交恶,就说大周立国以来,何时又过这等丑闻?” 闻言,一位大臣立时显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 “可不是嘛,尤其是那个蔡睛,居然说什么...让陛下斥责大唐皇帝,这不是火上浇油嘛,关键是什么,陛下居然还同意了他的建议。” 大臣们喧哗着,纷纷表示对皇帝之举的不满。 可这时,葛思望却忽然开口道。 “非也,依老朽所见,说不定陛下另有深意。” “毕竟把流民撵到他国,还能让唐国心甘情愿的给我大周送钱送粮,仅凭这一点,就不是常人所为啊。” 白莲冷笑一声。 “呵,他那不过就是碰巧而已罢了,又岂能算是高谋?等着吧,我看要不了多久,唐国的战书肯定就要送过来喽。” 说到这里,群臣一阵哀叹。 欧阳玉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的睁开眼睛。 “不行!先帝把新皇交到我等手中,我等社稷之臣,不能眼睁睁的见我大周,陷入危难之中。” “明日早朝,由老朽带头,请各位大臣们一起,随我共同上谏陛下,务必要让陛下改变主意!” 就在几位大臣应承之时。 “欧阳大人,依我所见,不可!” “难道大家都忘了,之前朝会陛下要削藩时是怎么说的,说我等是在做逼宫之举,陛下已然对我等心中有怨,绝不可再贸然群臣上柬了。” “实则,对于这件事,老夫依旧是秉承一个想法,陛下虽年轻,做事匪夷所思,可他并不失智,就拿宋国一事来说,当时尔等不都说陛下昏庸吗?结果呢?” 话落,众人一致反驳葛思望的想法。 忽然。 一侍卫跑进屋内。 “启禀大人,临城急奏。” 众人立时静声。 只待欧阳玉接过信件,将其打开阅看。 片刻后! 啪! 欧阳玉狠狠的在桌子上敲了下,并高声呼喝。 “陛下英明啊!” ...... 京都,当阳宫。 “陛下,您可真是深谋远虑,奴婢真没有想到,您移走流民之举,竟会让唐国又是给咱大周送钱,又是送粮的。” “关键,您一眼就把唐国皇帝的阴谋看穿了,换做奴婢,就是想一辈子,恐怕也想不明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