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从现场到医院,再到诊断、关键处置,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那晚,他连轴转了十几个钟头,硬是从阎王手里抢回了好几条命。 事后,当他拖着快散架的身体,琢磨整个抢救过程,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楚。 车祸创伤,尤其是严重的多发伤,头15分钟,就是生死线! 怎么在这15分钟里,快速评估、保住命、初步控制伤情,给后面的手术争取时间,这才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命门。 他开始利用休息时间,扒拉自己处理过的病例,加上系统时不时给他的那些“灵光一闪”,一点点总结归纳。 他发现,很多看着复杂的车祸伤情,早期要命的因素就那么几块:气道、呼吸、循环。 只要能在这“黄金15分钟”内,麻利地把这三大问题摁住了,就能给病人多争一口气。 一周后,一份名为《车祸创伤黄金15分钟标准化抢救流程建议》的详细报告,拍在了萧同光的办公桌上。 报告里,陈青锋把车祸创伤的院前急救、院内快速评估、早期生命支持、损伤控制性复苏这些关键点,全细化成一个个具体、能上手操作的步骤,连每个步骤的时间点和目标都标得明明白白。 萧同光看着这份报告,平日里那张万年不变的扑克脸,第一次有了点不一样的表情。 他翻来覆去看了几遍,然后抬头,瞅着面前眼圈黑得跟熊猫似的,精神头却足得很的陈青锋。 “这个流程,你有多大把握?” “萧主任,这不是瞎掰。”陈青锋又递过另一份文件,“这是我根据最近一周,咱们科收的12例严重车祸创伤病人的实际抢救数据,倒回去推演分析的。要是按这个流程来,至少有3个病人,恢复能好一大截。” 数据,最实在。 萧同光没立刻说话,拿起电话:“通知下去,明天上午九点,全科业务学习,主题,车祸创伤的早期快速反应与处置。主讲人,陈青锋。” 在医院里推广一个全新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不是件容易事。 但在接下来的一周,通过好几次成功的危重车祸伤员抢救,陈青锋用事实证明了“黄金15分钟抢救流程”确实管用,而且好用。 那些原本对一个毛头小子提的流程不怎么感冒的老资格们,也逐渐从旁边看着,转为点头认可,甚至开始主动学着用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