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刘据心中明白,如果刘备和诸葛亮的交谈如果真的像书中所说的那样,那就毫无疑问。 他从元狩五年来到了建安十二年! 即使他再怎么不信,但是目前看下来,这件事情就是发生了。 而且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摆在刘据的面前,他该怎么回去? 刘据依稀记得,他从宫墙的一个缺口爬出来后,行走片刻的时间,便来到兄长的食肆,如果要想回去,是不是要按原路返回。 见刘据不说话,张飞挠了挠脑袋,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刘据在知晓他的想法与那诸葛亮不谋而合后,脸上没有丝毫开心的神情。 不过,张飞也打定主意,如果那诸葛亮不愿同他们走,那将刘据带走也是极好的。 毕竟与大哥是本家,而且聪明智慧较之孔明也不遑多让,最主要年岁小,未来可期。 一炷香的时间过后,刘备与诸葛亮一同走出草庐,看刘备脸上的神情,关张两兄弟对望了一眼,已经猜到了此行的结局。 这件事成了。 诸葛亮与刘备走出草庐后,一眼便看到了一脸不忿的关羽张飞。 不过,诸葛亮却是轻摇羽扇,面露微笑。 等待许久,面露愠色,自然也是在情理之中。 “孔明先生,我来给您介绍一番,这是我二弟关羽,字云长,三弟张飞,字翼德,刘据,我们途中相遇,结伴行至此处。” 关羽张飞诸葛亮倒是知晓,毕竟之前跟随刘备来了两次。 只不过这个名为刘据的孩童…… 诸葛亮将目光投向刘据。 初听闻这个名字,诸葛亮第一时间便想到了那位武帝之子,被称为戾太子的刘据。 刘备话音刚落,张飞就有些迫不及待地说道。 “大哥,你猜怎么着,小据的想法竟然和孔明先生的想法如出一辙,先取荆州,再取益州。” 刘备的脸上顿时露出惊讶的神情。 如果这话出自孔明先生之口,刘备丝毫不感到意外,但是如今却出自一个十余岁的孩童之口,即使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刘备也是难掩惊诧。 一个孩童竟然有此等见识! 而站在刘备身侧,本来就对一身贵气的刘据感兴趣的诸葛亮,眼中的好奇神色更重。 这个孩子不一般。 “小据,不曾想你如此年纪竟然有此等见识,不知先生是谁,说不定我还认识。” 刘据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老者的形象,正是太子太傅石庆的模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