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反正是些不值钱的工艺品,张泊也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 就算这些五铢钱用铜制成的,卖铜也卖不了多少钱,既然刘据想要,送给他也不碍事。 刘据当然不会白拿张泊的好处,他从腰间解下一块羊脂玉壁递给张泊。 “兄长,我拿这个和你换。” 好家伙。 张泊的目光落在刘据递来的玉璧上,虽然他不怎么懂玉石,也大概看的出来,眼前的这块羊脂玉非同凡响。 整体乳白色,质地看上去细腻滋润,加之刘据小富哥的身份,恐怕这玉保底四位数。 “小据,不用,你喜欢这五铢钱就送给你了。” “兄长,就收下吧,于我来说,这五铢钱较之玉璧更加重要。” 见刘据如此坚持,张泊也无奈收下。 当然他也打定主意,只是帮刘据保管玉璧,如果他的家人找上门来,那他还给别人就是。 “对了,小据,这五铢钱最早可是汉武帝刘彻时期铸造的,他有个太子,可是和你一样的名字,也叫刘据呢。” 汉武帝刘彻? 刘据将眼神从五铢钱上移开,此刻他的眼神中写满了难以置信。 武帝听名字就知道,是谥号,乃是后世之人对于死去之人做出的评价。 问题是他的父皇正值壮年,哪来的谥号呢。 忽地,刘据想到一个可能, 那就是会不会是眼前的这处食肆是东汉末年的食肆,这样眼前的兄长才会得知自己父皇的谥号。 可是这样也不对。 如果眼前的食肆处于东汉末年,那兄长手中的《三国演义》又是从何而来。 在凌乱了片刻后,刘据决定先从《三国演义》的由来入手。 刘据将怀中的《三国演义》掏出,向张泊问道 “兄长,不知这《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他会知晓东汉末年所发生的事情。” 刘据的这个问题把张泊都问懵了。 “小据,这罗贯中是明朝人,知晓东汉末年的事不是正常吗。” 刘据此刻露出了和张泊一样懵逼的神情。 明朝又是哪个朝代?他怎么没听过。 夏商周秦汉,哪来的明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