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看着沉默的张泊,宋长庚一脸好奇地看向坐他面前的张泊,他想看看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会说出什么不一样的想法。 “不知店家对于电的理解是何。” 虽然张泊不懂什么阴阳学说,但是他可是经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自然知晓电的含义。 “长庚叔,其实电,只是一种物理现象。” 物理现象? 宋长庚对于物理这个词并不陌生,在《淮南子》有云“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向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故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心意之论,不足以定是非。” 三国时期的杨泉也写过一本《物理论》的著作。 将物理总结下来就一句话,就是事物的道理。 阴阳,自然也属于事物的范畴,因此将电归纳到物理当中貌似也没有什么不妥。 只不过,为何店家提及驱使电,却是一副毫不在意神情。 宋长庚活了大半辈子,可从来没见过有人能够驾驭雷电。 就在宋长庚感慨的时候,张泊的一个问题,将他拉回了现实。 “长庚叔,以你这种求知的态度,想来应该不难考个功名,为何不去尝试考取功名。” 张泊知道,古代考取功名,年龄不是问题,就例如范进中举的时候,都54岁了。 听张泊提及功名一事,宋长庚当即面露一丝苦涩。 想当初,他与兄长参加乡试,直接就拿下全省第三的好成绩,与全省第六的兄长并称为“奉新二宋”。 但是,之后两人六次会试均名落孙山,十八年的光阴就此荒废。 兴许是自身能力不足,亦或者是那段时间大明的科举太过黑暗。 最终他放弃了继续科举的念头,回乡担任了县学教谕,负责教导生员。 回忆至此,宋长庚难免有些失落。 “不过,要我说啊,科举真的死路一条,毕竟大明……算了不说了,既然长庚叔你这么喜欢研究新奇的事物,我知道有一人,想来你与他一定有些共同的话题。 “哦?” 宋长庚抬起头,热切地看向张泊。 他所研究的东西,在世人看来皆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除了身边好友,几乎没有人支持他。 如果有这么一位志同道合的好友,想来两人之间也能互相进步。 “长庚叔,你有没有听过宋应星的名号。” 宋长庚愣住了。 这不就是他自己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