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空中加油技术,是高风险的,在天空中,两架以每小时五百公里以上速度飞行的飞机,彼此之间相互靠近到几米的距离,前面的飞机大,还可以保证平稳飞行,而后面的飞机,会受到加油机尾流、套管涡流和翼间涡流的干扰,就像是在七级大风中前进,还得准确地对上锥形套,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当年,歼八和轰六的空中加油,保持密集编队,就进行了两百多次的实验,再干对接,又进行了很多次,中途还曾经发生过差点两机相撞的惨剧,就这样,靠着大无畏的精神,东方空军在云端穿针引线,终于突破了空中加油技术。 现在,换成运十和超七的组合了,这个空中加油技术,还会难以突破吗? “软管拖出来的距离越长,在空中晃动就越频繁,为了能减少软管晃动,我们可以缩短长度,我认为,受油机和加油机距离要保证在两米以内……”受油机试飞员老王开口。 “不行,绝对不行,加油软管长度可以达到十八米,我们需要尽量释放长度,防止相互碰撞,这可是在天空耍杂技,距离太近……很容易发生危险。”加油机飞行员沈正国摇头。 空中加油,需要双方协调,因为没有先例,大家伙会有各种顾虑。 “亮子,你怎么看?”屠老看向秦亮。 秦亮苦笑,我又不是元芳,我能有什么看法? 在后世,东方的轰油六和歼八的距离是非常近的,甚至歼八的机头是插进轰油六的屁股里面的,因为距离太近,所以风险性大大增加,再看看西方,受油机和加油机的机尾,至少有好几米的距离。 这是为啥?秦亮不知道,他只记得后世的那些说法里,这个距离的数值有很多说法,双方机翼距离1.9米、还有什么负二十厘米的说法,总之,很近很近。 “这个嘛,得试过了才知道,为了安全,就从最大距离上慢慢靠近好了。”秦亮说道。 “嗯。” 三架飞机依次起飞,运十飞在前面,当空中加油机,超七飞在它的屁股后面,作为受油机慢慢靠近,一架试飞院的歼教五飞在侧面,屠老亲自坐在后座,现场观看对接过程。 软管开始从运十的左翼释放,慢慢地,越来越越长,越来越长,越过了尾翼,继续向后延伸,一米,两米……终于,十八米的空中加油管被放到了头。 此时,加油管飘动在机尾后方,就如同是一根长长的鞭子,末尾的锥形套,在天上漂浮,看着……很是稳定! 运十的翼展四十多米,这个空中加油吊舱是在翼稍位置挂着的,距离机身很远,所以,它已经避开了机尾乱流! 看着在天空中稳定放风筝的锥形套,屠老突然信心大增。 老王操作超七,慢慢地靠近,再靠近,当他的机头距离锥形套还有一米多的时候,锥形套受到了机头乱流的影响,开始左右飘动起来,这个时候,老王眼疾手快,猛地向前一顶,中了! 超七的受油管准确地插进了锥形套内部,这第一次试飞,居然就干对接成功了! 消息传回地面,瞬间,一片欢腾! “看来,我们的运十和超七,是完美的组合啊!”秦亮不由得感慨万千。 运十机体庞大,翼展很大,这样,加油管就避开了尾部的乱流区!轰六的翼展比运十短了十米,意味着加油管要靠近机身至少多五米的距离!这就是乱流区了! 同时,受油机也很好,歼八这种高空高速战机,原本就不适合精细调整,而超七提升了机动性,这让它的操作很灵活,两者搭配,完美! 一旁,林老感慨:“不错,是完美的组合,看来,空军至少需要采购五架运十,一架改装空中预警机,四架改装空中加油机,再采购一批超七……可惜,咱们空军的超七没有先进的涡扇发动机……” 机体没问题,航电也已经解决,最后剩下的,就是发动机了,这个……还真不能着急。 “亮子,你们西工大测绘仿制的涡喷十五,进展顺利,等这个工程结束,是不是……把RB199测绘仿制出来?” 看到秦亮不接话茬,林老着急了,主动提醒。 “不行。” “为什么?” “三转子,太复杂!咱们目前的加工工艺达不到。”秦亮解释:“如果真要测绘仿制……” 从加工工艺上来说,米格-29的RD33更粗糙一些,己方更容易仿制出来,这发动机也是后世枭龙的动力,从性能上来说,F404更高大上,在秦亮的记忆中,八十年代中期,东方曾经弄到过F404,以它为基础,展开了中推的预研。 但是不管哪一种,都不是现在能弄到手的,所以,还是得等! “说啊,你小子怎么不说了?”林老有些着急:“看你小子这吞吞吐吐的样子,你的事,咱们空军也不管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