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们眼巴巴地等着呢! 现在,机会终于到了! 哗啦啦……宇航工程系的一大堆老师们,都来到了发动机系的实验车间。 “520毫米左右的直径设计方案是非常稳妥的,可以从我们的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中发射,所以,这个尺寸可以定下来,至于要不要和战斧一样,把直径扩大到527毫米,还得看我们的弹翼和尾翼的折迭技术是否过关,是否可以完全塞进去。” 众人点头,大家伙也是注意到这些细节,才保守地选择了520毫米这个直径。 “至于弹体长度,可以保持和战斧导弹一样,长度五米五左右,在加上了固体推进器之后,增加到六米二左右,这航程必须要超过战斧,我们西工大,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世界第一!” 众人都很兴奋。 “这款巡航导弹,将会有三种不同的型号,常规款,按照战斧来打造就可以了,主打出口创汇。” 出口创汇! 众人都睁大了眼睛,老教授王焘忍不住开口:“这么先进的导弹,上级会允许我们出口吗?” “不不,这只是最落后的型号,只是航程超过战斧,算什么真的超过了。” 这还是落后的!那啥是先进的? “第二款,在这款导弹上进行改造,简单来说,就是保留弹体的后半部分,前面部分彻底空出来,只留下一个外壳,在里面,安装一套新的超音速反舰导弹,构成一款亚超结合的反舰导弹。” 这构思……绝了啊! 大家伙看着秦亮画后世的鹰击-18反舰导弹的设计图,统统睁大了眼睛。 直接利用巡航导弹的一部分,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航程,全程飞超音速,阻力大,射程近!而全程亚音速,末端攻击能力又不强,所以,这种亚超结合的方案,就成了后世反航母的利器! “这思路咱们懂,但是,这超音速反舰导弹……” “没有可以先空着,等到第一款巡航导弹卖出去,有钱了之后,就可以继续搞研发了。” “哦。” “第三款,海空军自用款,这款导弹的外形,要进行修型,具备隐身能力,弹体外壳,可以整体使用碳纤维材料来打造,进一步降低重量……” 隐身! 这话出来,很多人是懵逼了。 “秦亮同学啊,这隐身是什么意思?” “咱们的巡航导弹,就算是飞超低空,依旧不是完美的,容易被天空中的预警机发现,所以,咱们要把外形改造一下,让它在雷达屏幕上消失。” 正好,接下来要搞双发重型隐身机的,就先用这个巡航导弹来练习一下隐身技术好了,有了这东西,以后四十年内都无敌手了。 至于别人仿制?呵呵呵,以咱们军队的个性,这种杀手锏,一定会藏得好好的。 “接下来说制导系统。”秦亮没给其他人反应的时间,继续抛王炸:“为了能引导一两千公里的远程巡航导弹,我们宇航工程系,要把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研究出来!” 早期的巡航导弹,是不需要卫星定位系统的,靠惯性制导加地形匹配,也可以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误差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海面上和沙漠里,地形匹配不能用,那误差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后世的战斧,说从左窗户穿过,绝对不走右窗户,靠的就是卫星导航系统,这东西,咱们也得有!哪怕一个简单的航空炸弹,加个GPS套件,就是能精确攻击的杰达姆炸弹! 搞几枚导弹算什么,搞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才是宇航工程系最重要的项目! “秦亮同学,你是说要继续咱们的灯塔计划?”王教授的语气中带着激动:“这个计划,咱们西工大也有一部分科研项目,可惜,项目被上级给……” 这下轮到秦亮惊讶了:“灯塔计划?” “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王教授的嘴里,哼唱起来了这句最古老的歌曲,然后神情复杂:“灯塔计划是钱老提出来的一个项目,可惜……” 作为灯塔计划的参与者,王教授讲述起来了那段特殊的历史。 在美苏对抗最激烈的时候,他们都把外太空当做了征服的对象,苏联人走得最快,第一枚人造地球卫星,第一名飞上天空的宇航员……直至第一个登陆月球,美国佬才追赶上来。 至于航天事业能为人类做什么贡献,这也是航天人讨论的一个热点。 1961年,国内就举办了十二次星际航行座谈会,1965年,钱老提出报告,指明人造卫星的用途:测地卫星、通讯及广播卫星、预警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侦察卫星等等,当年4月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任务正式启动,代号651任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方红一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