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总装大楼里,秦亮看到了王教授等人,正在对安装到火箭顶部的卫星进行各种测试,忙忙碌碌,这可是西工大航天工程系的第一个重大科研成果,他们都是满怀期待。 而在厂房的一旁……秦亮还看到了另外两枚长征三号火箭的箭体! “这是我们第一次发射长征三号,为了避免发射失败,我们准备了三枚火箭……”航天元老任老走了上来,亲自给秦亮介绍。 任老,1915年出生,1940年去了美国,拿到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回国之后,他在军队研究室工作,在哈工程学院成立的时候,他遇到了钱老。 外国人能造出来的,中国人也能,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钱老这一句话,让任老记了一辈子,从此,任老的一生,就和航天事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当搞长征三号火箭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计划使用常规推进器,只有任老掷地有声:氢氧发动机这个台阶,迟早都要上去的,我们现在能上得去,我愿意立军令状! 于是,氢氧火箭发动机,就成为了第一方案,为了这款火箭的研发,任老鞠躬尽瘁,冒各种风险,有一次,仪表舱突然着火,在浓烟和灭火的水柱中,任老直接爬上了试车台,想要第一时间找到着火点…… 历史上,1984年,长征三号第一次发射失败,二级火箭无法点火,当时的任老,受到了很大的质疑,他顶着压力,寻找故障原因,最后发现,是电路接触点残留的0.15毫克铝屑,引发电路接触不良。 1996年,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国际卫星708时,起飞仅仅22秒就掉落到地上爆炸,成为东方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事故,而且,这还是现场直播的! 事后检查半年,终于找到故障原因:随动框架伺服回路中的电压输出模块焊接点失效。火箭惯导平台输出了错误信号,火箭按照错误信号进行姿态校正,从而导致了坠毁的恶性事故。 两次事故,一次是接触点有杂质,一次是焊点虚焊,充分说明搞航天,必须要精细,来不得半点的闪失啊! 等等! 秦亮突然想到了什么:“我们这火箭的电路系统,检查过了吗?” “检查过了,西工大校办工厂生产的电路板,那质量,真是没的说……” 什么? 秦亮又惊呆了:“这电路板,是咱们西工大生产的?” “没错。”王教授抬起头来:“咱们和航天系统对接的时候,发现他们的电路板,居然还在用原始的人工焊接的方式,太落后了!于是,咱们找了电子系帮忙,用上了四层印刷电路板,通孔回流焊接工艺,焊完了之后再通过X光检查,这质量,比航天系统自己的技术先进……” 王教授想要说先进一百倍,但是又觉得有些王婆卖瓜的嫌疑,就没说下去。 “比咱们的先进一百倍!之后,咱们的火箭电路板,就都交给西工大生产了!”任老点头。 “这……咱们航天系统的相关单位,岂不是没工作任务了?” “嗯,他们转产电视机去了。” 这…… 秦亮神情复杂,继续开口:“那电路零部件呢?比如说一些带触点的部件……” 电路板的质量没问题了,里面零件的质量呢?万一是零件质量问题导致发射失败,会不会给西工大惹上麻烦? “西工大的技术,就是先进啊,我们原本的电路,有很多是用触点的,说实话,我们也担心在火箭运行的过程中,这些触点会出问题,现在好了,西工大都用开关管给取代了,高压和大电流都支持,这技术,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家啊。” 任老依旧满是感慨:“听说,氮化镓这条技术路线,是你一力推动的,这绝对是跨时代的啊!” 秦亮神情复杂,当初搞氮化镓,是为了组装相控阵雷达的,不过,氮化镓这材料性能一流,的确能用到很多方面,一些需要继电器控制的电路,完全可以用氮化镓开关管,后世的电源适配器,用了高大上的氮化镓,功率足,体积小! “任老,您过奖了,这都是西工大所有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不不,选择技术路线很重要,听说,你们西工大要搞液氧甲烷发动机,咱们老航天都是眼前一亮啊,这技术,肯定能让我们的航天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美国有氢氧发动机,老毛子有液氧煤油发动机,而我们,有液氧甲烷发动机! “报告,外国人进来了,他们申请去指挥控制大厅!” 听到这话,秦亮一惊,本来以为外国人是在西工大,等待这边同意,现在看来,外国人已经到了发射场外围啊! “不行,指挥控制大厅是我们最机密的地方,可不能让他们进来!”王胜又着急了。 “亮子,你怎么看?” “张老,我认为,指挥控制大厅这种地方,只是走马观花的话,也看不到什么机密吧?只要不让他们触碰设备,只是走走看看,也没问题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