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知殿下深夜冒险来访,有何指教?”凌川不再客套,直接切入正题。 三皇子周灏神色一正,坦然道:“不瞒将军,我此番是专程为拜访将军而来!”他言辞恳切,自称用的是平易近人的‘我’,而非彰显身份的‘本皇子’或‘孤’。 凌川闻言,心中好奇更甚:“殿下此言,实在折煞末将了,凌川不过一介边军莽夫,何德何能,竟劳烦殿下屈尊降贵,实在愧不敢当!” 在尚未明确对方真实意图之前,他只能小心应对,言辞谨慎。 “将军过谦了!”三皇子摇头,眼中闪烁着真诚的钦佩之色,“若论沙场点兵、运筹帷幄,将军以区区一千五百兵力,屡次大破胡羯强敌,使其数万大军损兵折将,如此辉煌战绩,称之为当世名将,无人能出其右,也毫不为过!” 他略微停顿,继续道:“若论地方治理之才,仅从云岚县一地的变化便可见微知著。而后在云州推行的一系列新政,更是令人拍案叫绝!从扳倒盘踞多年的世家门阀,还田于民,到兴修水利,重塑农耕根基……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寻常的举措背后,蕴含的皆是令人惊叹的智慧与魄力!” 凌川心中微动,他没想到,这位深居宫禁的皇子,对自己这半年多来的所作所为,竟几乎是如数家珍。 许多连他自己都已记忆模糊的细节,对方却能信手拈来,侃侃而谈。 由此可见,这绝非是为了应付他而临时抱佛脚,分明是下过一番苦功,做过深入细致的了解。 更让凌川感到震惊的是,三皇子并不仅仅是简单复述他的事迹,更能将他每一项举措背后的利弊得失、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关窍,都分析得头头是道。 这份见识与洞察力,反倒让凌川对这个年轻的皇子刮目相看。 “仅凭以上这些文治武功,用百年不出的治国之才来形容将军,也绝没有夸张成分!”三皇子脸上写满了激动,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然而,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更加炽热与崇敬:“但,相比起这些安邦定国的实绩,将军您的那篇《水舟论》,以及那振聋发聩的《乾坤四训》,更是字字千钧,直指治国安民之本源!其立意高远,忧国忧民之心,堪比古之圣贤!此等言论,足以影响千秋万世,足以名垂青史!” 凌川听闻此言,眉头不由得紧紧皱起,沉声问道:“殿下是如何得知此二事?” 他记得非常清楚,《水舟论》他只在与云州别驾方既白密谈时提及过,而所谓的《乾坤四训》,定然是他在幽州官道旁茶摊上,说与那岐山书生的‘横渠四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