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站在主坐的路易斯没说话,只是缓缓地看着这些人,嘴角勾出一点微笑。 这是在保持领主的威严,但他的内心也是十分激动的。 别说是在这片贫瘠干冷的北境了,就算放眼整个帝国,也没有哪个领地能在一年之间,产出这样一座座堆到谷顶的粮山。 这是一次彻底的逆转。 是一整套制度、一整条思路,硬生生压下来的结果。 它不是运气好,不是天赐粮年。 是路易斯从春天第一锄下地那天起,就掐着时辰、死盯着节奏,一步步打下来的仗。 这种事在北境从来没人做过,更别说做到过,可他做了而且成了。 村民们也很清楚,是路易斯带来的一切,从他踏入这片土地那天起,便一点一点推着它往前走。 他定下规章制度,整理土地归属、整合劳力分配,让过去分散混乱的流民变成一支真正的生产队伍。 他带来一种近乎疯狂的务实主义。 比如修渠引水,推广高产作物,把农具从旧木耙换成了更高效的铁制滚轴犁…… 连播种与灌溉时间都按时辰分段,精准得像军队调度。 春耕、灌溉、农具改革、三班轮耕、防霜收割……每一步都像是为这场收成铺下的轨道。 过去只能靠天吃饭的农户,如今在规模化农田中工作,身后是一整片按照风向与土壤温度排布的作物区块。 就连冬天也不再是死寂,地热管网将温度引入棚内,那些过去冻不出一根苗的地方,现在连甘蓝和胡萝卜都能一年两熟。 他们不再是被命运牵着走的孤舟,而是真正地用双手和智慧,撬动了整片土地的未来。 这一切所有人都看得真切,都是因为一个名为路易斯的男人,如太阳般悬挂于麦浪之上。 对于这些民众来说,他的光照进每一条田埂,温暖这片被寒风侵蚀的北境。 他的热量灼烧掉冬夜的饥饿,让人们在荒漠中重新看到生机与尊严的边界。 正如麦浪在晨曦中起伏,他的存在塑形了收获的节奏,正如盛夏骄阳下的禾苗蓬勃,那是他带来的秩序。 在他们心中,路易斯给的不是一片麦田,而是一缕希望之光,让他们相信即便冰雪冷土,也能开出金色的麦浪。 在众人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十几分钟后,热烈的情绪仍在空气中回荡,仿佛还未完全散去,但会议还得继续。 路易斯轻轻咳了两声,众人停下热烈欢乎自动回到了半圆形的位置坐好。 纸本重新摊开,笔尖再次落下,声音从热血重新转向务实。 格林翻开路易斯写得方案,重新开口:“咱们接着说收尾工作,作物余料处置。” 他翻至记录第二页:“青麦秆、豆秧这些,打捆封藏做冬料和燃柴;先分给牲畜合作社,剩的送到仓后空地集中堆放。 病麦、发霉的豆子,别丢。酿酒、喂牲畜、肥地,全有用场,专人挑拣,按类入桶,酒坊和肥田组已经准备好了。 至于薯皮和烂根,全进堆肥池。堆够一个月,正好冬春能翻出来当有机肥用。” 他顿了顿,看向麦田的方向示意:“接下来是地块整修与轮耕布置。 收完的地块尽快封冻。盖枯草压土、压实,防霜冻开裂。 还有南坡那几块高产田,建议翻耕一遍,掺麦壳豆梗养地。春天再种,效果不会差。 沿河那一带,水位稳定,明年咱们可以试一轮水稻,或者芦苇养编工也行,留着。” 说完这段,村长们已经开始交头接耳地安排自己那片地谁来干哪块活。 格林又看向另一头铁匠代表:“还有农具统计。” 那人点头答应:“已经派人各村数了,破损镰刀、犁头、锄头有了清单,报修清一色送铁匠铺和木工坊,加班干。 还有磨石,这次收的粮太多,打磨得跟得上。我们那边人手不够,可能得从赤潮工坊调两批人来帮忙。” 路易斯点了点头:“我会调人过来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