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车队缓缓驶入南市区,街道逐渐宽阔,行人渐渐多了起来。 眼前的景象让玛丽怔住了。 南市广场已初具雏形,虽然建筑不多,但排列井然,石砖路两侧,摊贩们三三两两地摆开了临时摊位。 吆喝声此起彼伏,空气中混杂着干果的香甜与熏鱼的咸香,远处甚至还能闻到一缕淡淡的蜂蜜酒气息。 “快来看南边带来的棉布!细得像雪花一样!” “新鲜的熏鱼干,刚从赤潮湖那边晒好的!” “葡萄干、蜂蜜酒,南市特供!” 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与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让玛丽感到久违的热闹。 玛丽是商人之女,眼光比旁人更挑剔。 那几匹细腻的白棉布,必然是南境富庶之地才能出产。了,那一篓葡萄干与香料,走的也是南商的路线。 但也有那些赤潮本地的特产:熏鱼干、蜂蜜酒、粗陶的木器。 这意味着,南方的货物能被送来这里,而赤潮的物产也在被组织化生产并进入市场流通。 “比霜戟城……还要繁华。” 这句话在玛丽脑海里轻轻浮起,却让她愣了许久。 霜戟城,北境的旧首府,如今是一片衰败,战乱的余烬尚未熄灭,市集萧条,摊贩稀少,粮食奇缺,甚至有钱都没有东西可以买。 可这里人们在买卖、在讨价还价。 甚至他们的笑容里没有那种小心翼翼的谄媚与防备,而是带着一种轻松。 玛丽心底突然涌起一种奇怪的酸意与震撼。 她无法解释这种感觉,就像多年冰封的土地忽然在眼前开出了绿意。 在这片饱受灾难与战乱摧残的北境,赤潮领却像一块突兀升起的绿洲,街道宽阔,市场繁荣,百姓面上带着安心与笑意。 其实赤潮领的市场如此有活力并非偶然,这一切都源自路易斯亲手设计的体制。 并不像霜戟城那样物资匮乏,也不是那些南方受贵族剥削。 赤潮领的物资几乎都掌握在领主府的手中:粮食、铁矿、木材、药剂,甚至连最基础的盐,都要通过物资统筹厅登记调配。 大宗物资不许任意买卖。 粮食、燃料、矿物等,优先供给军团、建设工队、农场与工坊。 每一户居民都在政府册籍上登记在册,凭配给券领取口粮和盐。 初来乍到的流民,会先领到一份最基本的安置:温棚住处、热粥补助,但想要更多,就必须靠双手去换。 “以工换粮。”这是赤潮领的铁律。 玛丽的目光落在街角,一群新来的年轻流民正在搬运青灰石砖,他们神情疲惫,却没有抱怨。 旁边一位戴着领府徽章的官吏正记录他们的工时,每完成一段任务,工人们就能得到额外的配给券,甚至是几枚闪亮的铜币。 而政府的高度掌控并没有让这里死气沉沉。 相反,赤潮的街头显得异常热闹,因为路易斯没有彻底封死市场。 在南市广场,允许摊贩自由交易,允许小工坊售卖自己的产品,只要缴纳少量市场维护税,政府就不会干涉定价。 于是玛丽在广场边的摊位上看见了叫卖声此起彼伏,摊贩与顾客讨价还价,孩子们围着摊位东奔西跑。 这一刻,空气里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玛丽静静看着街道上交错而过的车马与人流,耳边是摊贩的吆喝声与笑语声。 “也许……”她在心里低声说,“这里才是北境未来的中心。” 车队继续前行,绕过一条宽阔的石砖街道,烈潮广场便缓缓映入眼帘,弥漫着淡淡的石灰与木屑气息。 这里仍在施工,半建的高台被粗壮的木架与绳索环绕,数十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作业,锤击声与吆喝声交织不断响起。 年轻的接待官员转过身来,手指着广场中央:“这就是烈潮广场,赤潮领的政务中心之一。” 他的声音因为兴奋而微微上扬:“这里将赤潮领最重要的心脏,所有政令、动员令、物资分配都会第一时间在这里发布,任何人都能直接过来看。” 玛丽抬头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根高耸的布告柱台,上的墨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