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是啊是啊,这林子画得也好,你看那雪,那雾气,瞅着就让人打哆嗦!”旁边一个戴眼镜的回应道。 “画上这拿枪的是知青吧?真不容易啊,这大山里头……” “听说是靠山屯的,那地方可不是一般的偏,能画出这水平,不简单!” 来看画的人,各色各样。 有戴着厚瓶底眼镜,一看就是知识分子的;也有穿着打补丁衣裳,满脸好奇的普通市民。 他们看得很专注,脸上表情各异,有惊叹,有好奇,也有对画里那份艰苦生活的唏嘘感慨。 林东、白雪、李长山三人,悄没声地站在人群最后面,听着这些议论。 一股热流从心底涌上来,浑身都暖洋洋的。 尤其是白雪,她看着自己的画,就那么大大方方地挂在墙上,被这么多人围着看,认真地讨论着…… 她眼睛里像是有水光在闪,攥着衣角的手指节都发白了,微微发着抖。 “小白,看见没?我说啥来着?你的画,就是好!” 林东凑到她耳边,压低声音说,语气里带着由衷的骄傲,比自己得了奖还高兴。 白雪用力点点头,眼圈有点红,嘴角却忍不住向上弯起一个羞涩的弧度。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板正的灰色中山装,戴着金丝边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 注意到了他们,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走了过来。 “是靠山屯的李支书和林东同志吧?这位,想必就是白雪同志了?” “哎呀!王馆长!您好,您好!” 李长山赶紧上前一步,热情地伸出粗糙的大手。来人正是文化馆的王馆长! “可把你们给盼来了!” 王馆长握住李长山的手,用力摇了摇,显得很热情, “白雪同志这几幅画,在我们这儿反响不小哩!连《兴安日报》的记者同志都给惊动了!” “这都得感谢您!感谢您给咱农村知青机会!”李长山是真心感激。 “哎,话不能这么说,是金子,放在哪儿都挡不住光芒嘛!” 王馆长摆摆手,目光落在白雪身上,眼神里透着一股子欣赏,还有点像是在审视。 “白雪同志啊,你的画,我看过了,嗯,很不错!功底扎实,风格也很有特色!” “最难得的是什么呢?是充满了咱们这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