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人,这不是来跟自己过意不去的么? 【我要不要……说点不好听的话,刺激一下他,好让他在官家面前说我的坏话?说不定,能够抵消掉王安石说我的那些好话?】 想了想,王小仙还是觉得算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他还是挺抹不开面的。 而且人家是真的上过战场,打过西夏人的太监,还不是胡乱指挥的那种,而是能披甲上阵,带头冲锋的。 王小仙本来对太监这个群体就没什么歧视,人家又是难得一见的好太监,让他去鄙视这样的一个为国征战之人,他也干不出这样的事儿来。 再说这年头鄙视太监在文人那里反而是一件很有风骨的事情,文官对于宦官上战场普遍是非常敌视的,尤其是狄青在当枢密使时,曾说过“文臣执笔处军事,不如内臣亲见战阵”这样的话,几乎没把当时枢密院的文官给气死。 意思是说,你们丫的这些文官成天比比划划成天指手画脚,都不如一个上过战场的太监。 【诶?要不……我反向巴结这个太监呢?】 北宋最大的政治势力是谁?肯定是文官集团啊,既然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有着这么深的矛盾,自己何不干脆和这些太监,尤其是带兵打仗的太监们处好关系呢? 要知道狄青这话说得也确实是一点不错,至少那些前线的大宋将领,尤其是西军将领们都十分默契的共同维系了一条潜规则:利用宦官去制衡文官。 这也导致从仁宗朝后期开始,太监在军事上的权柄越来越重,以至于宋朝因为唐朝的前车之鉴,明明是历代对宦官压制和防范,控制最死的朝代,但在神宗朝之后逐渐却出现了太监监军,乃至太监领军这样的奇葩事件。 太监,尤其是领兵太监,跟那些西军将领们结成了一个明面上没有,但实际上就是有的隐形同盟。 如果自己一个文官,加入其中呢? 这么一想,王小仙的眼睛立刻就都亮了。 他知道他这次不死,将来搞不好还是会有一番前程的,不管怎么说吧,北宋对文官实在是有点太好了,自己以后扬名天下,正常作是作不死自己的,何况还要为国而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