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就这些?” “还有一份新诚集团的‘政企共建’计划。” 郑仪从公文包里取出那袋资料,原封不动地放在桌上。 “我没看。” 他没说自己与周慕云的深层博弈,也没表露任何倾向,只是将决定权交到了徐永康手中。 老教授盯着那个牛皮纸袋,沉默几秒,突然笑了: “你小子,倒是学会借力打力了。” 他太清楚郑仪的意图了,把周慕云的项目推到徐永康面前,既给了恩师一份主动权,又巧妙地将资本伸来的触手隔开了一层。 徐永康的手指轻轻敲着那份牛皮纸袋,眉头微蹙,却没有责怪的意思。 “法律援助站确实是个好项目。” 他抬眼看向郑仪,目光犀利。 “但你确定这只是单纯的公益?” 郑仪坦然回望: “以周慕云的为人,必然有所图。但只要能给工人提供实质帮助,资本的目的反而不重要。” 徐永康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 “好一个‘借鸡生蛋’!” 他太明白郑仪的用意了,既然资本主动递来资源,那就物尽其用,但绝不沦为附庸。 “我会去看看那个法律援助站。” 徐永康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 “不过你自己也得把握好分寸,别让周慕云觉得你太好拿捏。” “学生明白。” 郑仪微微低头,语气恭敬却不失坚定。 “资本只是一把刀,用不用、怎么用,刀把子得握在自己手里。” 徐永康满意地点点头。 他教过太多学生,有人成了书呆子,有人沦为权贵的鹰犬,唯独郑仪,看似温和,实则心如明镜;不拒合作,却从不迷失方向。 这种人,注定要在权力场中走得更远。 郑仪起身告辞,临走前留下一句话: “老师,无论未来如何,我走的路,绝不会让您蒙羞。” 徐永康望着郑仪离去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 曾几何时,他也和郑仪一样,怀揣着赤子之心踏入仕途,立志要用法律之剑斩尽世间不公。 可现实的泥沼终究让他步步后退,领导的暗示、同僚的排挤、利益的纠葛……每一次妥协都像锈蚀的钉子,一寸寸钉入他的傲骨。 最终,他选择退守象牙塔。 可郑仪不同。 这个年轻人比他更清醒,也更坚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