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无论他说“对”还是“不对”,都可能被张林利用。 “张市长的思考很深入,考虑也很周全。” 郑仪放下水杯,语气带着专业的审慎。 “明州的‘稳住大盘、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大方向,肯定是符合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的。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稳’字当头确实至关重要。” 他先肯定了张林的“大方向”,这是安全的。 “至于具体落实层面,”郑仪话锋微转,目光变得务实而精准,“刚才张市长提到的‘暖企惠民’行动,听起来很有针对性。关键在于,如何把这些好的构想转化为可执行、可监督、可见效的具体措施?” 他抛出了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问题,而不是空洞的评价。 “比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扶持资金从哪里来?分配机制如何确保公平透明?如何避免被少数‘关系户’套取?” “再比如,严查恶意欠薪,执法力量如何下沉到一线?如何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避免推诿扯皮?处罚力度如何设定才能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他接连抛出的几个问题,都是政策执行中的痛点、难点,也是孙老质疑的核心! 既回应了张林的问题,又巧妙地将话题引导到更具体、更可监督的层面,避开了对张林本人或其思路的“站队式”评价。 张林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欣赏和……警惕。 这个郑仪,比他想象得更难缠。 不是书呆子,也不是愣头青。 他懂政策,更懂人心,尤其懂如何规避风险。 “郑书记不愧是搞政策研究的,问题提得都很关键!” 张林笑着接话,顺势把话题进一步具体化。 “你提到的这些,正是我们接下来要细化方案的重中之重!资金方面,我们准备拿出一部分市财政引导资金,同时争取省里的专项支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 他开始详细介绍起明州的方案构想,语气恳切,内容翔实。 李国涛在旁边听得连连点头,偶尔插嘴一两句“这个办法好!”“对,就该这样!”俨然成了张林的捧哏。 郑仪则保持着一个倾听者和提问者的姿态,适时追问一些技术细节,眼神专注,表情认真。 但他心里很清楚,这场看似务实的“工作交流”,本质上依然是一场更高层面的博弈。 张林在编织一张网,想把他拉进明州的棋局。 而他,绝不能轻易入局。 直到张林的介绍告一段落,郑仪才做出总结性的回应: “张市长,您说的这些措施很扎实。如果能落到实处,对解决明州当前的发展难题、回应群众关切,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他没有说“你的思路正确”,也没有说“我支持你”。 只说“如果能落到实处,会有好作用”。 同时,他再次巧妙地避开了对张林个人的评价,只谈措施本身的效果。 “作为同学,我很期待明州在张市长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能够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他举起水杯,像敬酒一样。 “为明州的未来,也为我们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张林眼中光芒闪烁,也笑着端起了自己的茶杯。 “谢谢郑书记!有你们省里同志的支持和理解,我们更有信心!” 李国涛赶紧也举起杯子: “对!一起努力!” 茶杯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气氛和谐融洽。 但郑仪和张林都明白,表面的和谐之下,试探与戒备并未消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