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政策调研组的班子在陈默的高效运作下迅速搭建起来。 陈默展现出了惊人的能量和魄力。 他直接从市委政研室、发改委、财政局、自规局、审计局等部门,抽调了一批业务能力强、背景相对干净、且大多不得志的中青年骨干。 他没有通过各部门一把手,而是直接拿着郑仪的尚方宝剑,点名要人。 遇到阻力,他直接一个电话打到郑仪这里,郑仪再一个电话打给对方部门主要领导。 通常几句话下来,对方便只好放人。 短短三天时间,一个由二十余名精干力量组成的政策调研专班,就在市委政研室隔壁的一间大会议室里开始了高效运转。 陈默几乎吃住在办公室,带着一班人疯狂地收集资料、梳理政策、比对数据、分析案例。 郑仪只给了他一个月的时间,他必须拼尽全力。 而政法委那边,胡之遥也雷厉风行。 “净网清源”行动悄然启动。 他从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刑侦支队和网安支队抽调了绝对可靠的精英,成立了一个秘密调查组,由他直接指挥。 调查组根据郑仪提供的方向,悄无声息地开始梳理四海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的银行流水、项目合同、股权结构。 所有的调查都在高度保密中进行,如同一张无声的大网,正在水下缓缓张开。 宣传部李成栋也不敢怠慢。 他亲自召集了几家市属主要媒体的负责人开会,传达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导向、主动作为”的十六字方针,要求他们提前储备一批正面引导的稿件,并加强舆情监控力量,24小时值班,发现苗头立即报告。 整个明州的权力机器,似乎都在以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高效和默契,围绕着新任秘书长郑仪擘画的蓝图,开始悄然加速运转。 这天下午,郑仪正在审阅陈默报上来的调研组初步工作思路,办公室门被敲响。 “进。” 市纪委书记邓修走了进来。 邓修年纪比邹侠略小,但头发已然花白,身材清瘦,面容严肃,穿着灰色夹克,整个人像一把入鞘的古剑,沉静而锋利。 “邓书记,快请进。” 郑仪放下手中的文件,从办公桌后站起身,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与尊重,伸手迎向走进来的市纪委书记邓修。 邓修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微微颔首,与郑仪握了握手。 “郑秘书长,打扰了。” 他的声音平稳,听不出什么情绪。 “邓书记太客气了,您能来指导工作,我求之不得。请坐。” 郑仪引着邓修在会客区的沙发上坐下,自己则坐在对面。 周扬迅速进来奉上热茶,然后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门。 办公室里只剩下两人。 邓修没有碰茶杯,他坐姿端正,目光平静地看着郑仪,开门见山: “郑秘书长,最近市委这边动作不少。政策调研组,政法系统的‘净网清源’,宣传口的舆论管控……几条线同时启动,力度很大。” 他的语气平淡,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但郑仪听出了其中的审问意味。 纪委独立办案,但同样也是在市委领导下工作。 郑仪作为市委常委、秘书长,近期协调推动的这几项重大行动,理论上都应该与纪委有所通气,至少保持信息同步。 但郑仪刻意绕开了邓修。 一方面是因为纪委工作的特殊性,不宜过早介入,另一方面,也是存了试探和观察的心思。 现在,邓修主动找上门来了。 “邓书记消息灵通。” 郑仪微微一笑,没有否认,语气诚恳地说道: “确实有几项工作正在推进。主要是落实邹书记的指示,想尽快摸清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底数,化解矛盾,稳定局面。时间紧,任务重,有些程序上可能考虑不周,还没来得及向邓书记详细汇报,是我的疏忽。” 他主动放低了姿态,把原因归结于“时间紧、任务重”和“程序疏忽”,给了邓修一个台阶。 邓修脸上的表情似乎缓和了一丝,但目光依旧锐利: “秘书长言重了。纪委的工作原则是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你们前期调研摸底,我们不便干预。但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加重了几分: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按照相关规定,必须及时移交给纪委处理。这是纪律,也是程序。” “我注意到,你们调研组的成员名单里,没有纪委的同志。政法那边的‘净网清源’行动,似乎也更侧重于社会治安和刑事犯罪层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