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时间进入7月中旬,陆家贵对外表现出来的、对洪灾的担忧成了残酷的现实。 长江、嫩江、松花江,几条大江大河像是发了疯的巨龙,水位一路飙升,不断突破警戒线,甚至突破历史最高水位。 暴雨根本没停的意思,反而越下越猛,上游各地河流的洪水汇聚到中下游,导致各大流域中下游很多地方堤坝告急,溃口、管涌险情不断,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已经行动起来了。 电视里、广播里、网络上,全天候滚动播放着汛情通报和救灾新闻,全国人民的神经都绷紧了。 在这种天灾面前,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 就在一片汪洋和混乱中,一支车队成了最亮眼的风景线。 不少刷着醒目橙色涂装、贴着“通达物流”巨大Logo的货车、挂车,甚至还有临时征调的冷藏车,顶着暴雨,艰难却坚定地行驶在泥泞的堤坝公路、甚至是漫水的国道上。 车身上溅满了泥点,但那个“通达物流”的标识却格外清晰。 穿着同色系橙色工装、套着雨衣的通达物流司机和装卸工们,和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当地干部群众混在一起,有的在扛沙袋加固堤坝,更多的是在紧张地搬运物资。 在当地政府或防汛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一箱箱的矿泉水、方便面、饼干、药品,一捆捆的帐篷、救生衣、救生圈,被他们用最快的速度从车上卸下,又迅速分发到最需要的地方。 “快,这边再来一箱消毒水!” “帐篷,帐篷优先给老人和孩子!” “师傅,辛苦你们了,喝口水吧!”一个当地的大妈端着热水壶想递给正在擦汗的司机。 “不了不了,大娘,我们车上都有矿泉水,谢谢您,还得赶去下一个点呢!”司机摆摆手,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和汗水,跳上车门,发动机再次轰鸣起来。 央视新闻的采访车也艰难地穿行在救灾现场。 一个女记者拦住了一位刚卸完货、正准备上车的通达物流老师傅,话筒递了过去,摄像机对准了他和他身后满是泥泞却标识鲜明的货车。 “师傅您好,我们是央视新闻的。看您这车是通达物流的,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参与到救灾中的吗?” 老师傅有点腼腆,搓了搓粗糙的手:“公司号召的呗,就说哪里有灾,我们就得顶上去,保证物资送到。” “当然,孙总说了,一切自愿,实在抽不开身或身体不允许的也不会强迫参与,总之是安全第一,不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第(1/3)页